市场调研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醋行业深度报告快速成长,亟待整合 [复制链接]

1#

如需报告请登录。

1、食醋:竞争格局分散,正值快速成长

仅供饱腹的一日三餐已不能满足国人对食物的诉求,丰富的营养与多样的风味受到消费者日益重视,消费习惯的改变为调味品企业营造出广阔的行业空间。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食醋、味精、糖、鸡精、料酒等都属此类。作为日常饮食一部分的调味品,消费频次较低,价格平价,因而受经济波动较小,刚需属性明显。

不同调味品发展阶段不一,其中食醋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食醋作为中国传统的调味品,渗透程度不及酱油,由于口味悬殊导致四大名醋割据,在各自根据地呈主流消费,尚未出现全国化企业,目前食醋行业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随着食醋产品定位的丰富,自身结构的升级,食醋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不仅仅是中国,世界各地都有食用食醋的习惯,但不同地区生产的醋各具特色。在美国,食醋主要是由麦芽酿造的,具有浓郁的柠檬味,常用作腌制蔬菜;在意大利,盛行由高粱发酵酿造的黑醋,质地粘稠而醇厚、味道酸中带甜;在日本,食醋是由梅子酿成的。食醋在各国酿造方式和风味虽各不同相同,但其保健作用受到了广泛认可,因其富含氨基酸、乳酸和多种有机酸,具备帮助消化、降低血压血脂的功效。

1.1行业增速:醋意正浓,快速成长

食醋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根据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我国调味品百强企业食醋销售收入由年的27.6亿元增长为年的63.1亿元,-年间CAGR达到11%。伴随食醋功能细分和健康化趋势加强,未来食醋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

量增多于价增,过去十年餐饮复苏带动食醋消费量快速增长,但食醋品类功能细分尚处初期,高端食醋贡献有限,价格抬升作用尚不明显。

从量的角度来看,百强企业食醋产品销售量从年96.5万吨扩大至年.9万吨,CAGR约为8%。未来随着餐饮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市场份额不断向龙头集中,预计十年将维持5%增速。

从价的角度看,百强企业食醋销售均价已经从年的平均元/吨上涨到年平均元/吨,CAGR约为2%。伴随消费升级,我国食醋行业的产品结构将持续优化,产品单价保持稳步上升,吨价有望持续提升,预计未来十年价格仍有2%左右的增长。

1.2行业格局:诸侯割据,日渐集中

长久以来,食醋行业是整个调味品市场中变化最小、结构最为稳定的市场,长江以南,江苏恒顺醋业一枝独秀,长江以北山西陈醋分庭抗礼,这一格局可追溯至百年以前。但由于近十年来食醋市场快速发展,吸引其他调味品板块龙头企业,纷纷布局食醋产能,撬动食醋行业过去百年的竞争格局。

食醋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分布性,品牌集中度较低。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年我国百强企业中,食醋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有7家,占比20%;总产量在1-5万吨的企业有22家,占比61%;产量在5-10万吨的企业有3家,占比8%;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食醋企业有4家,占比11%,行业产量结构分散。根据调味品协会数据,年中国食醋产量接近万吨,前五大企业分别为恒顺醋业、山西水塔、紫林醋业、海天味业和四川保宁,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草根调研数据,前五大企业分别占据6.4%/4.0%4.0%/2.6%/1.9%的市场份额,CR5为18.9%,其中恒顺醋业市占率为6.4%,位列行业第一。

长江以南以恒顺醋业为典型代表,尤其在华东地区最为强势,长江以北以山西老陈醋市场份额较高,以紫林醋业为代表。以恒顺醋业和紫林醋业公开数据进行对比,恒顺醋业华东地区占比最大,贡献营收半壁江山,华中地区次之,贡献17%收入体量,西部、华北地区相对弱势;紫林醋业则以华中、华北两大核心区域分别占比35%、32%,华东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消费体量大,贡献19%收入。

与调味品其它子板块相比,食醋领域龙头优势不明显,行业面临整合契机。调味品其它子板块因其各自产品属性不同,龙头企业市占率各有高低,但总体而言远高于食醋行业。鸡精鸡粉行业比较成熟,龙头太太乐、美极等五家企业市占率达85%;蚝油行业海天一骑绝尘,市占率47%左右,与李锦记、中炬、欣和、味事达合计市场份额约60%;酱油行业海天、中炬、加加等五家企业市占率约30%;榨菜行业中涪陵榨菜一家独大,CR5约为39%。相较而言,食醋行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龙头企业规模优势突显和向外扩张,市场份额将持续会向龙头企业集中。

食醋行业是典型的“大市场、小企业”,尚无全国性食醋品牌,食醋行业内主要有家庭式小作坊企业、区域性龙头、业界外企业三类公司,其发展状况如下:

家庭式小作坊企业逐步退出。随国家食品安全要求严格,环保工作的加强,食品安全、资金、技术等行业门槛逐步提高,家庭式小作坊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少小企业被依法关闭、取缔,低标准、低成本的小作坊越来越少。

各区域性龙头割据地方市场。食醋区域间口味差异明显,四大名醋在各自区域呈主流消费,不同地区间存在口味、品牌壁垒,其中恒顺镇江香醋与山西紫林、水塔市场规模较为领先,区域龙头在巩固大本营的同时,也开启异地扩张步伐,抢占其他区域市场份额。

业界外玩家介入加剧竞争。年,海天味业发布公告收购丹和醋业70%股权,进军香醋发源地镇江;年,李锦记宣布进入食醋领域,推出12个规格的醋单品,以“零添加”概念为切入口争夺中高端消费群体;年,千禾味业发布公告收购恒康酱醋%股权,成为海天之后又一进驻镇江的调味品企业。从公司整体渠道、品牌和管理经验来看,海天、李锦记等企业实力雄厚,食醋行业整合将会进一步加快。

2食醋未来的空间有多大?

根据我们的测算,按餐饮消费比例法计算,十年后食醋行业收入规模可达到亿元;按对标国外法计算,十年后食醋行业收入规模可达到亿元。

按照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年我国食醋销量约为万吨,调味品百强企业食醋销售吨单价为元/吨,假设百强企业食醋销售吨单价近似于行业吨单价,可计算出年行业销售规模约为亿元。与测算数据相比较,未来十年食醋行业提升空间巨大。

测算方式一:餐饮消费比例法

年,我国食醋行业销售规模约为亿元,调味品及发酵制品行业收入为亿元,餐饮行业收入规模为亿元,食醋行业占调味品行业收入比重为5.60%,占餐饮行业收入比重为0.45%。餐饮行业-年CAGR达到11%,预计下一个十年餐饮行业仍保持8%增长,食醋规模占比给与最保守估计仍维持在0.45%左右,则可计算出食醋行业年行业收入约为亿元。

测算方式二:国外对标法

年我国人均食醋消费量为3.6公斤,若年达到与中国饮食文化类似的日本7.9公斤,根据国家卫计委估算,我国年人口将达到14.5亿人,计算得出十年后我国食醋消费量约为万吨。根据调味品协会数据,年我国食醋吨单价为元/吨,日本龙头味滋康、德国食醋龙头冠利食醋吨单价在元/吨以上,我国食醋行业吨单价提升空间较大,根据调味品协会统计数据,百强企业食醋吨单价-年年复合增速为2%,预计未来十年我国食醋吨单价年复合增速仍为2%,则年我国食醋行业收入规模将达到亿元。

食醋作为基础调味品,行业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驱动:从量方面来看:1)餐饮业务的发展,2)消费习惯健康化;从价方面来看:1)品牌意识树立,2)产品结构高端化。

量的驱动因素之一:餐饮行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餐饮行业发展迅速,作为调味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餐饮业表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未来外出就餐的人数进一步提升,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升高,未来十年餐饮行业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度,带动调味品行业的蓬勃发展。

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年中国食醋消费量为万吨,中国人口数量为13.9亿,由此计算可得中国食醋每年的人均消费量3.6公斤,而美国年人均消费量为6.5公斤,同属亚洲饮食文化地带的日本每年的人均消费量达到了7.9公斤。日本和美国的现代化速度都早于我国,消费升级比国内领先,对标日本和美国,保守估计我国的食醋年人均消费量至少有一倍增长空间。

量的驱动因素之二:消费习惯健康化

日本政府实施健康促进计划,推动国民少吃盐、多吃醋,食醋消费量快速提升。日本食醋的消费,根据不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海道地区食用海鲜较多,食盐摄取量居高不下,食醋消费量偏低,当地居民中患动脉硬化、脑血栓患者发病率高。日本厚生省在年发布《饮食健康指南》,号召日本居民每日食盐摄取量不超过10g,北海道地区、东北地区居民每日食盐摄取量在12g以上,在食盐摄取量降低17%的同时,食醋消费量大幅提升。年以前,日本食醋消费量远低于美国,人均食醋摄取量仅为美国一半左右,经政府推动饮食健康运动后,食醋消费量快速提升,年已大幅超越美国,-年间人均食醋消费量CAGR达到4%。

中国政府也在推行减盐运动。高盐饮食已成为我国高发慢性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根据最新版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多于6g。《国民营养计划(-年)》提出,到年,实现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目标。食盐摄入量降低后,消费者对于味觉满足的需求仍未改变,这一部分需求未来将更多的被食醋替代。

价格驱动因素之一:产品结构高端化

食醋产品内部升级迭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参考日本食醋的发展历史,随着日本居民收入的增加,饮食习惯逐步多样化、西方化,米醋、玄米醋、苹果醋等高档食醋的需求日益增长,配制醋的需求量持续下滑。我国消费者因收入上升而具备更强消费力,健康、营养、美味的高附加值调味品更多受到消费者认可,逐步带动了食醋产品内部的升级迭代,横行的品类细分,整体产品结构呈现不断升级的趋势。

食醋企业顺应消费者重视健康的趋势,推出高端、健康的食醋产品系列,中高端食醋加速扩张。食醋行业早期较为混乱,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整体行业及产品价值受到局限,但伴随消费者喜好高端、健康属性的产品,产品品质拉动整体行业升级。醋业推出高端产品系列,以“零添加”、“年份醋”等标签为亮点。恒顺醋业推出三年陈酿、六年陈酿、十年陈酿多年陈酿系列,带动价格与档次上升;紫林、水塔也推出手工陈醋系列;千禾以零添加为主打,推出五年、六年、十年窖醋。

价格驱动因素之二:品牌意识觉醒,醋企提价周期顺畅

醋企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品牌价值不断拔高。调味品作为消费者日常需求商品,采购频次不高、刚需属性强,消费者对于价格提升更敏感度较低。在食醋行业整体升级过程中,消费者品牌意识觉醒,具备品牌辨识度的行业龙头更为获利。年中国品牌力指数食醋行业前三位分别是海天、恒顺、水塔。

醋企在树立品牌的同时,定价权也不断提升,由于成本推动及消费升级驱动,食醋企业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转移成本压力。醋企主要原材料包括糯米、瓦楞纸、玻璃瓶等,年以来,瓦楞纸、玻璃价格持续走高,醋企也对产品价格做出上调,缓解成本压力。以恒顺醋业为例,公司形成三年左右的提价周期,年恒顺上调经典醋系列19个产品单价,平均提价幅度在9%左右,年1月上调香醋、陈醋等5个系列产品价格,不同产品出厂价提升幅度从6%-15%不等,在醋类龙头引领提价下,行业价格体系整体抬升。

3食醋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功能化:细分品类不断出现

食醋的使用场景不断细分,食醋品类增加,但与酱油品类相比细分程度较低。传统的食醋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的烹饪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食醋衍生出饺子醋、凉拌醋、寿司醋等品类,一些保健功能的食醋单品也层出不穷,细分功能不断丰富。但与酱油品类相比,产品细分成熟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伴随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化以及消费升级强化,食醋的细分趋势会更加明显,家庭保有量会进一步提升。目前,各个食醋企业都有推出各种类型的食醋产品,且普遍采用小瓶装,每瓶容量在ml至ml之间,零售价则比普通装的产品高出很多。

与日本相比较,目前我国食醋细分程度偏低,多样性不够。20世纪90年代日本已形成齐全的食醋品类矩阵,出现荞麦醋、柚子醋、蜂蜜醋、五谷醋、麦芽醋等细分调味醋,品类更为丰富齐全,使用场景多样,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我国食醋品类多元化程度远不及日本,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多细分功能的食醋单品,形成全品类全系列食醋产品。

3.2健康化:注重天然营养,零添加、有机产品受推崇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要求提高,对调味品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对有益健康、安全、营养的调味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