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果不能消灭,那就想办法共存。重回新增长,时不我待!
作者丨田静
年进入倒计时,随着最后一个月的到来,全国人民迎来了久违的“自由”。
12月5日,新华社发布: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随后国务院发布“新十条”,《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取消公共场所48小时核酸和健康码检测,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和健康码,取消落地检……
可以说,防疫政策做出这样的优化调整,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效。疫情防控三年,精准科学的措施,不断优化的政策,中国用最小的代价守住了人民健康,有底气和信心做出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是目前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已经织起了一道防御屏障。
毋庸置疑,今天我们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更自由、更自信、更自律。
为此,新经销连线八家全国各地的快消品企业,看他们在面对防疫政策调整后,有哪些调整和规划,接下来对于春节有怎样的具体动作。
坐标北京:从终端
需求出发,调整产品结构
北京国英鉴经贸公司总经理高晶晶,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处于北京一线城市的她,面对三年疫情反复不确定,经历过几次严重疫情管控的情况下,反而越挫越勇,她的每一次“前瞻性”都让企业“困中脱险,逆势增长”,并且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应对方法。
在这次防疫政策调整后,我们第一时间连线高总,她提出一个战略方向调整:过去是以品牌为中心,现在是以客户为中心。
什么意思呢?
过去的产品结构主要是以品牌为主,尤其疫情三年期间,主要围绕在一二线品牌产品,流量比较好。
现在是以服务的客户为中心,也就是终端门店网点,门店有什么产品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产品,比如方便面、火腿肠、鸡蛋等。在这之前,高总的主营业务是饮用水、饮料、酒类、休食等流通品,所以像方便面、火腿肠、鸡蛋等这个模块只是一个特殊渠道,只针对个别客户,在这次防疫政策调整后,她重新加入到这个赛道里,加大与客户的粘性。
业务虽然有增长,但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高总说:防疫政策虽然有优化,但有利有弊,送货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送货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人,陆续有员工感染生病的,尤其是一线司机,如果生病,配送量就减少20%,面对销量的增长,员工却跟不上,这是相悖的。
但庆幸年时,高总就已经做了人员扩充,对后勤、文员等团队做了细化,虽然员工有感染,但目前影响不大,一线司机供给不上的时候,临时招一部分兼职司机,同时业务员也兼职司机,保障正常流通。
对于春节,高总并没有提前布局,她提到:第一,北京疫情目前还是比较严重的,大部分人都是非必要不进京;第二,北京是一个北漂的城市,一到春节的时候,北京就是一座空城,大部分人都会返乡,尤其今年春节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消费爆发力,适当准备一些礼盒就够了。
小结:防疫政策调整后,传统经销商以流量为主的一二线品牌产品或将有些许沉淀,可根据消费者需求实时调整产品结构,以终端门店需求为主,加强经销商与终端门店的粘性。
坐标石家庄:
有生意,没人干
和高总一样,位于石家庄的蝌蝌精选社区零售创始人李彬,也遇到了团队不断缩减的问题。
和李总联系上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李总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最近太忙了。
听说很忙,说明生意好,但李总却无奈地叹气: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生意也不错,员工还能周转开,现在防疫政策调整后,反而无法周转了。
为什么?
员工感染的人数每天都有新增。
石家庄今年遇到了几次疫情爆发,每次都很严重,几乎到了全城管控的程度,但李总的门店大部分都位于社区内,即便管控每天的销售还是相对平稳的,而且经常有一些营销活动活跃客流量。
李总说:我们日常进店人数比较多,大店一天进店-人,小店最少进店人左右,客流量稳定,所以没有受疫情太大影响。
但如今防疫政策调整,李总面临着有生意,没人干的尴尬局面。目前员工感染人数达到总人数的40%,社区外的门店也在陆续关店,可能今天开店一天,明天就关店几天。
对于防疫政策调整,有没有一些规划和调整,李总说:暂时没有调整,先渡过这个阶段再看。
对于春节,李总持保守态度,目前到春节这个时间节点,是疫情稳定前的一个过渡期,很多人目前都居家不外出,减少社交和应酬,目前就是大力保障日常门店运营就足够了。
“每天晚上忙到凌晨,太累了,希望这个过渡期赶快过去。”李总说。
的确,在今年5月份,我们邀请李总来新经销做了一场直播,即便疫情反复,但6个月新增了15家社区团购便利店,并且经营数据比预期的还好。
目前这个阶段对于李总来说,增长不愁,愁的是团队供给不稳定。
小结:社区零售门店不受疫情太大冲击,消费人群稳定,未来仍然是零售主战场之一。在这个关键过渡期,需要做好团队建设,保障货品正常流通,门店正常营业。
坐标新疆:布局社区团购
增加三四线利润型产品
新疆,地广人稀,在今年也受到了疫情较大的冲击。
位于新疆的博乐市金百利商贸创始人赵虎,代理亿滋产品、金锣火腿肠系列、飞鹤奶粉、智力冲调产品、银鹭产品等。
在三年疫情期间,赵总坦言,最难的是动销问题,这三年反复不断的疫情导致了大量库存积压,每次解封后想要冲一冲业绩的时候,就又遇到疫情,就像困在网里的蜘蛛,明明有很多出口,却怎么也挣脱不出去。
除此之外,产品结构上也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是一二线产品和三四线产品组合,一二线产品做流量,三四线产品做利润,但有了疫情后,三四线产品基本不动销,不得已砍掉了大量三四线产品。
明年疫情稳定后,赵总在三四线产品结构上会做补充,增加利润型产品,提高利润占比。
另外赵总提到,明年会启动社区团购,三年疫情,消费者已经养成了线上下单的购物习惯,未来还将会继续增长,所以计划做线上线下结合的团购模式,扩充销售渠道。
提到春节,赵总并不看好,为什么?
一是来源于新疆受到疫情冲击,新疆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从今年8月一直管控到现在,时间周期长达四个月,和农业相关的种植养殖等产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老百姓口袋里没钱,不是不想消费,是没钱消费,购买力没有了。
二是从现在到明年三月份,是新疆的消费淡季,这个时间段,新疆的外部气温很低,大部分人都是居家时间更长,即便是有春节这样旺季节点,但因为疫情影响,也不会有太大波动。
但赵总预估,相比去年春节,今年可能会有一个小幅度的增长,去年春节销量下滑了50%,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在礼盒类产品计划提高20%的铺货率。
虽然防疫政策调整了,但对于新疆来说可能只是隔靴搔痒。赵总坦言,真正恢复疫情前的常态市场,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来缓冲。
小结:防疫政策虽然调整,但线上消费趋势仍然会带来一部分增长,对于区域性企业来说,可适当增加线上渠道,进行跨区域甚至全国消费群体覆盖。
坐标华北区域:全面复工复产
春节备货是首要任务
和陈总聊到防疫政策调整的时候,陈总显得很兴奋:我们要快速展开复工复产,各个市场网点该补货补货,该推进推进。
这个信号对陈总来说无疑是非常利好的,陈总负责某食品集团的整个华北区域的销售市场,休闲食品,即饮饮料,家庭消费几个产业板块,所以在疫情管控的这三年,陈总的压力是巨大的。
谈到调整和规划,陈总说:防疫政策的调整,给予经销商和我们团队非常大的信心,过去因为疫情管控,一是货出不去导致库存积压,二是即便到了终端门店,门店卖不动又退回产生二次费用,甚至三次以上费用,这就很容易激发经销商和厂商之间的矛盾关系,那现在我们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往前推进了。
另外一个调整则是在产品方面。疫情管控时很多新品上市并不理想,一是来自市场推不动,很多时候都是有心无力;二是消费者购买保守谨慎,动销慢。同时针对明年二三月份的水头大会,接下来推出一个机制:新品重推,老品新做,提前做产品梳理,未雨绸缪,放开手脚去做。
对于春节备货,陈总坦言,这是重中之重,目前距离春节只有40天左右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华北作为礼盒大区,今年消费者走亲访友相对前三年来说会有一个增长,所以我们在春节礼盒备货上,是复工复产后第一首要任务。
谈到长远规划,陈总重点强调了家庭消费,疫情三年,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诉求已经非常明显,所以结合健康这个趋势,我们会重点发展家庭消费这个板块,家庭也是这三年以来最高频的一个消费场景,所以在品类上会做一些拓展和延伸。
小结:长远来看,防疫政策调整是一剂强心针,给予了经销商非常大的信心,在商品流通方面更是免去了物流方面的担忧,家庭消费场景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增长方向。
坐标河南:求质不求量
品牌、产品双向升级
李总是某方便食品品牌河南濮阳销售部负责人,作为品牌商,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即便防疫政策调整后,在近期也不会做大量的营销动作,不会给各个渠道商大量铺货。
比如这个月给某个经销商定了80万的销售任务,但事实上目前消费者购买力还是非常谨慎的,一旦完不成,产品就要大量回调,如果不给经销商补贴的话,经销商很有可能接受不了,这三年经销商已经被疫情消磨了大量的斗志和信心,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给他们信心。
相反,在品牌和产品层面,李总主张求新求变,即品牌升级,产品升级。
为什么做这项调整?
李总提到,当下消费分级,降级和升级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所以在升级角度,我们采取进攻式,品牌和产品都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带,带动方便食品高端化发展,同时当下Z时代逐渐成长,成为主要消费群体,在产品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升级是明年重点方向;但也不放弃低毛利,低价格产品,这是对消费降级的防守。
明年是否有信心达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
李总非常有信心。事实上这三年疫情,反而给了李总一个增长契机,方便食品在这几年成为家庭囤货的必选之一,占下了消费者心智,这几年奠定了扎实的基本盘,所以面对防疫政策调整,相信李总可以大展身手了。
小结:三年疫情,方便食品赛道持续加码,迎来井喷式发展,细分化、多元化、高端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产品品质、价格、创新等层面来体现,便于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
坐标西北区域:
渠道下沉,重回餐饮渠道
在联系某一线食品品牌巨头杨总的时候,他正在走访市场,他负责的整个西北区域市场,疫情管控的三年,同样面临了库存积压,临时停产的突发状况,因此此次防疫政策调整后,杨总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消化库存。杨总如释重负地说:以后应该可以按着正常节奏生产、上市、推货了。
在渠道方面,杨总提出了两个方向的调整,第一是“上山下乡”。
防疫政策调整后,人口流动起来,而且马上过春节,各地在接下来半个月后可能会有大范围的返乡人员,因此“上山下乡”就是重点去做三四线城市的渠道沉淀,迎接回流的消费群体。
第二是重回餐饮渠道,饮料是杨总的主营业务之一,尤其是即饮场景,因此餐饮渠道是重中之重,过去因为疫情,餐饮渠道不断受到重创,相信这次防疫政策调整后,餐饮能回到往日的市场繁荣,对于杨总来说,也希望能回到疫情前的渠道体量占比。
其次在乳饮品类方面,杨总也期待有一个增长,西北区域流动人口占比非常大,青海西藏本地人口加起来可能不到万人,但是到青海旅游的流动人口可能就是几千万,所以借助这个流动人口,乳饮饮料、方便食品、自然食品等将是一个非常利好的趋势。
小结:三四线城市渠道或将成为快消品企业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餐饮渠道也将进入拥挤赛道,谁能把握住,或将成为各大品牌的一个突破口。
坐标杭州:毛细血管渠道
渗透,餐饮渠道是突破口
作为新锐品牌之一,鲸都鲜酿创始人王龙,在今年5月创立公司后,就一直在疫情中“匍匐前进”。
王总的主营业务是精酿啤酒,这个品类有巨大的特殊性,第一是即饮,第二是保质期短。因此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带给王总很大的压力,在防疫政策调整前,王总把业务主要放在本地区域,物流成本相对小一些。
如今防疫政策调整后,王总开始逐步实施毛细血管似的渠道渗透。
首先就是餐饮渠道,通过给经销商提前授信额度的方式,先把货发给经销商,通过当地经销商的能力渗透到当地餐饮门店,打透后再去做CVS和KA商城等渠道,最后再做批发,这样一步一步去渗透,覆盖全国。
同时线上渠道同步发展,防疫政策调整后,物流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王总准备做天猫超市。
对于精酿啤酒品类的特殊性,线下渠道是重中之重。王总说:精酿啤酒最大的特性是即饮性,所以要深入到消费场景中去,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对产品的包装和口味产生关联,和品牌形成联动性认知。
产品品质方面,王总提到,会重点做一个品质提升,为此,计划做一个本地化的仓储建设,把啤酒恒温的稳定性提上来,保证啤酒的口感,同时为了迎合年轻群体的喜好,产品包装也做了升级。
面对春节如何铺货,王总计划在春节档期,在一些重点城市,比如重庆、长沙、杭州、苏州等地的餐饮门店投放促销员,以试演的形式拉动一部分销售,同时打开品牌知名度。
小结:线下渠道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基本盘,如今没有疫情的较大束缚,线下渠道薄弱的品牌商,可以大展拳脚了。
坐标西安:
推高端,推白牌
很巧,在和李总联系的时候,他们刚刚开完规划会议,头脑风暴了当下形势,接下来该如何调整和规划。李总说,还没有具体思路,但防疫政策调整绝对是一个利好信号,为此也梳理了两个大致的方向。
产品方面,第一是推高端,第二是推白牌。
李总的主营业务是纸卫品、婴儿尿裤等产品,其中婴幼儿纸尿裤是核心品类,本身就属于刚需品类,所以疫情三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接下来的方向就是拓展产品线。
渠道方面,由于疫情,过去很多的销售动作在线上,接下来会布局线上线下双向渠道,达到一个增长高峰。
相比疫情三年期间,新品占比只占到了10%左右,明年在新品方面的规划,李总计划争取做到30%。
小结:防疫政策调整后,高端化产品和利润型产品将是产品优化的一个方向。
写在最后:
很多人说,“大疫不过三年”,三年前的12月底,武汉疫情爆发。三年后的今天,同样是12月,防疫政策做了全国范围的优化和调整,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
虽然疫情仍然在,感染人群仍然在,即便以后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但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新冠病毒了,如果不能消灭,那就想办法共存。对于快消品行业而言,这是一大利好趋势,是重回增长的绝佳契机。
三年的疫情是一面镜子,它考验着每一位创业者的耐心和恒心,更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过程,每一次的重大政策出台后,总是会出现一波红利,况且这次是正面的利好政策。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所有企业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准备大干一场。
所以,重回增长,时不我待!
来源:新经销(ID:New-dis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