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功能板块潍坊最新空间 [复制链接]

1#
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

10月10日记者获悉,日前,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土空间规划提升行动方案(-年)》,并就方案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中,对潍坊未来发展做了总体、详细的规划。规划中包含关于潍坊未来发展的定位、城镇建设、空间格局等多方面的重要信息。为进步提升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方案质量,确保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现就《国土空间规划提升行动方案(-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市民可踊跃参与,为高品质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建言献策。本次提升行动任务目标是紧紧抓住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机遇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经过三年努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完善,规划引领高品质城市建设作用有效发挥,“四大板块”启动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特色风貌更加鲜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

科学谋划城市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与功能板块科学确定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参与环渤海、东北亚区域职能分工,推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初步提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引领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定位。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进行论证提炼。年,确定城市战略定位、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提出发展目标。科学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强化“七城一体”组群城市,按照交通先导、职能分工、强核扩区、生态共融、设施共享的组群发展策略,加快构建“依山面海、港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间隔”的组群城市发展格局。突破中心城区单中心、圈层式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城市中心、次中心、区域中心结构体系。高标准推进“四大板块”规划策划。对标国内先进城市,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和城市运营团队,高水平做好中央商务区、中央创新区、中央休闲区、市民中心“四大板块”规划策划,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和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级。统筹规划城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高标准推进坊茨国际文化艺术小镇、白浪河国际生态旅游等重点文旅项目,提升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能级和承载力。依托中央商务区、高铁新城、站南广场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一批超高层、大体量、标志性建筑。

落实“多规合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完成国土“三调”,形成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监管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年,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成果。开展城市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围绕青潍一体化协同发展、市域空间统筹、城乡综合交通体系、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和生态治理修复、资源紧约束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10个城市发展重大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发展策略、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年,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搭建“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搭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空间规划数据,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年,初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初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精明增长”“精细设计”,推进城市内涵发展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贯彻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混合用途理念,实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理,构建疏密有致、起伏有序的城市形态。年,启动《规划管理技术导则》修编,落实相关控制要求;年前完成修编。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适时修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盘活利用现有闲置地下空间资源,推进中央商务区等核心区域地下空间高效利用。塑造活力街区空间。落实“小街区、密路网”建设模式,科学设置街区规模,加密街区路网,完善自行车绿道、人行道等慢行交通系统,将道路与街头绿地、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相融合。提高街区功能的多样性,完善街区公共服务配套,引导城市商业向商业街、城市支路等相对集中布局,增强街区活力。强化资源要素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建设,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发展区域集中。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工作,-年,挖潜增减挂钩和工矿用地复垦节余指标2万亩。盘活利用存量资源。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制度,分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逐宗开展闲置土地处置销号,确保完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年度任务。对中心城区腾空土地进行统筹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功能修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年,启动中心城区腾空土地调研摸底;年,结合各区(市属开发区)发展需求,分别制定腾空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加快构建社区便民生活圈。落实《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通过改造“微空间”、打通“微循环”、实施“微改造”等措施,补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绿化空间等功能短板。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移交要求纳入出让土地规划条件,并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属地统筹使用管理。持续推进农贸市场社区化,占地10公顷以上住宅项目,按标准配建地下或室内便民市场。年,完成《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并在审批过程中落实。

强化特色塑造,营造城市特色风貌

强化城市设计管控作用。以城市设计引领城市风貌,实施城市设计导则管理,将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纳入出让土地规划条件,落实没有城市设计不出让土地。年,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年前,实现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全覆盖。提升城市文化韵味。提炼历史、风筝、民俗、国画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优秀建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盘活潍柴老厂区、廿里堡火车站和大英烟、坊子炭矿等近现代工业遗产,做好老街古巷保护更新,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肌理。年,完成十笏园、松园子、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设计,开展历史优秀建筑登记挂牌。年前,基本完成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加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推进北辰绿洲湿地公园、浮烟山郊野公园、九龙涧森林公园等郊野公园建设,加快河道绿廊、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建设,畅通沿河绿道,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品质。年,建设口袋公园处。年,打通白浪河、虞河、张面河、浞河沿河绿道。年前,形成完善的城市绿道系统。提升城市现代气息和艺术美感。对城市重点项目、重点建筑,邀请名家大师领衔规划设计,打造体现地域特色、时代风貌的精品建筑。深化完善《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规划》,确定城市基准色,统筹协调中心城区建筑色彩。加强建筑立面设计、墙体材质管控,实行建筑亮化方案、广告设置与建筑方案一体设计、同步审查、同步验收,提升建筑立面品质。逐步推行新建多层住宅建筑配建电梯。

突出严管严处,维护国土空间规划权威严肃查处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执法检查,严肃追究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控决策终身负责制。加大违法违规建设惩戒力度,对违规建设主体纳入社会信用管理,实行联合惩戒,形成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年,围绕国土空间规划执法检查进行调研;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监督检查机制;年前,基本遏制违反规划建设行为多发势头。加强建设项目批后管理。严格控制规划调整,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自批准之日起两年内不得调整(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除外)。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管理,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年,围绕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开展调研;年,制定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办法。积极推进阳光规划。坚持开门搞规划,严格落实规划公开公示、规划听证、专家评审等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建立专家咨询、市民参与、部门协作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为编制高品质规划奠定广泛坚实基础。

系统推进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两证合一”提升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效能。积极推进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一窗受理”集中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大力推进测绘服务领域“多测合一”,系统推进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两证合一”。深入推进大数据智慧规划建设,充分挖掘、分析规划大数据资源,实现大数据、信息化支撑辅助规划科学决策,提升规划审批效能。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制度规范体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将规划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理顺市、区两级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职责划分,市级主要谋全局、抓关键,区级主要抓微观、重实施。更新完善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规范,加强城市功能品质管控。加强规划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对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和重大项目决策进行技术把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国内外名家大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城市重大规划编制。加强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