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5中小企业现金难撑3个月自救他救应对 [复制链接]

1#

来源:《财经》杂志

85%中小企业现金难撑3个月,自救他救合力应对疫情大考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家VC高管均表示,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至关重要,如果现金流枯竭,企业很难摆脱倒闭的命运。目前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被投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

《财经》记者杨秀红王颖陆玲张欣培

裁员、倒闭,还是想尽各种办法活下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资金链本就脆弱的中小企业,遭遇一场大考。

庚子鼠年,疫情肆虐。很多企业没能逃脱疫情对经济的重压。仅2月以来,就有包括K歌之王、兄弟连、明兮大语文等在内的多家中小企业宣布倒闭。明兮大语文创始人王嘉树道出公司关停的背后原因:在最新的融资中,投资方因为疫情原因而放弃投资。

一家处于风口浪尖的在线教育机构,其融资尚有困难,其他中小企业会遭遇怎样的困境?

近期,《财经》记者采访了数家中小企业以及十多家投资机构。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这些VC机构多在春节前后召开了紧急会议,与公司投资的数十家乃至数百家企业沟通,商讨如何应对这次罕见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冲击,有些VC公司则在协助个别企业破解经营上的生死之局。

“我们投资的一家商旅企业,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国际国内航班停飞,已为客户无条件退了几十万张机票。仅春节一个假期,这家企业的业务退款就已达6亿-7亿元。”2月12日晚,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对《财经》记者称。

一些VC机构已开始帮助被投企业落实融资问题。2月13日,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戴着口罩,去小区门口接待一位同城快递,签署了几份工商变更协议,这将完成去年底起就在法律流程里的一个新投资在实质交割之前的必须手续。

2月12日,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创投委”)发布的一份疫情对创投机构和其投资企业影响的调研报告显示,近90%的调研对象认为此次疫情对创投行业影响很大或有一定影响。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包括消费产品和服务业,特别是线下消费零售餐饮和服务行业;物流与交通运输;文化及娱乐传媒,特别是影视行业;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行业。

近日,随着国内非湖北地区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国内企业的复工复产被提上日程,不过整体复工率依然堪忧。2月25日,工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如何应对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家VC高管均表示,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至关重要,如果现金流枯竭,企业很难摆脱倒闭的命运。目前正在帮助被投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管理现金流,需要从止血、造血、输血三方面着手。

关于止血和造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VC高管为其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多项建议,包括砍掉资金流消耗过多的业务、与员工协商缓发薪酬和降低薪酬,相关差价公司用对应期权来补偿,让被投企业在业务上互帮互助等。

对于输血,多位VC高管则表示,目前政府针对中小企业出台的扶持措施“远水难解近渴”,很多措施难以实际落地。他们给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一些有能力的城市成立专项扶持基金;让银行建立绿色通道,尽快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将企业社保由缓交改为免交等。

对于疫情过后的投资市场,多位VC高管认为,在经济寒冬和罕见疫情的双重冲击下活下来的企业,将会更具投资价值。目前,一些VC公司投资的线上和生鲜领域的企业,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有生鲜企业的单月业务量已经翻倍。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疫情过后,这些企业如何继续留住新增客户。

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泽辉对《财经》记者表示,“疫情会倒逼传统企业自我革新,一些没有数字化运营能力、管理较弱的公司要出清一批。预计未来很多公司都会加大在数字化建设、供应链方面的投入。”

“灾难并不必然催生伟大企业,但有的企业会因灾难而伟大。”杨守彬称。

现状:九成中小企业或受波及

2月10日,春节之后复工首日,在公司员工大会上,新潮传媒CEO张继学宣布裁员人,占总员工数的10%,高管集体降薪20%。

“我带领团队战胜过年的非典,战胜过年的地震,但害怕败给年的新冠,因为街上没有人,也就没有消费者,这个有点可怕。”张继学在当天的内部讲话中表示,“新潮账上尽管还有近10亿元现金,但如果收入归零,也只能活六七个月。”

新潮宣布裁员之前不久,北京K歌之王发布内部信,宣布公司破产,并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兄弟连创始人李超发布《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

在三亚经营着一家饭店的李奇告诉《财经》记者,每年的盈利几乎全凭借过年时间。“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基本盈亏平衡,只有到过年才能赚出一年的利润。今年我们初二就关门了。大概亏了多万元,不打算再做了。”

“我每天都在想该如何保住公司,如何保住个员工。”一家健身行业连锁品牌高管张亮告诉《财经》记者,“我们面临着两到三个月的低谷期。三个月的员工工资基本亏损,超过万元,房租水电和器材损耗,接近万元,这基本上等于公司全年的利润了。”

按照文旅部要求,1月27日之后包括出境团队在内的所有团队游业务、机票加酒店服务全部暂停。以提成为主要收入的导游们也只能拿最低工资。导游金杰告诉《财经》记者,其实很多旅行社导游没有底薪,有底薪也只是最低工资标准,保险之类都是自己交,根本没办法支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即使那些处在风口浪尖的在线教育机构,有的也难熬过寒冬。2月中旬,曾被誉为大语文赛道黑马的在线教育机构“明兮大语文”宣布公司终止运营。该公司创始人王嘉树道出了背后原因:在最新的融资中,投资方因为疫情原因而放弃投资。

疫情之下,账上尚有10亿元现金的企业不得不裁员自救,处于融资风口的企业宣布倒闭,更多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现状如何?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联合调研了家中小企业,涵盖了餐饮、零售等多个行业。数据显示,其中34%的企业账上现金能维持生存的时间只有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也就是说85%的企业账上余额仅够最多维持3个月。

《财经》记者近期采访的多位VC高管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被投企业影响不容忽视。2月10日复工日以来,他们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实现了线上办公,但与正常运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受到疫情影响,部分被投企业损失惨重,还有一部分企业逆流而上,如生鲜电商和互联网相关企业等。

“从整体来看,这场疫情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广泛的。可能有90%的企业会因疫情而面临经营压力,剩下的10%的企业,会因为疫情带来业务上的逆势增长。部分企业面临的业务损失可能相当惨重,如纯线下场景的企业、国家禁止开业的度假公寓、现金流极不充足的企业等。”根据公司团队近期的分析统计以及与被投企业的沟通,杨守彬对《财经》记者总结道。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的运营面临很多困难,比如产能问题,上游工厂未开工、原料供应不上,客户停标或暂缓投标等。”英诺天使基金副总裁彭程对《财经》记者表示。

吴海燕亦对《财经》记者表示,“一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SaaS公司,它们的客户受到疫情冲击,现金流紧张,自然也会延迟或者减少系统采购投入,进而会影响这些SaaS公司的运营现金流。”

为了解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和投资机构的状况,中国创投委近期对近家创投机构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调研对象认为此次疫情对创投行业影响很大或有一定影响。超过95%的调研对象表示此次疫情对已投项目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占比23.35%;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比61.93%。此外,超过70%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人认为疫情将对“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生严重影响或较大影响。

一项对于延期开工的调查结果则更显严峻。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牵头推出的《企业开工力调查·报告》显示,疫情导致企业延迟开工,约96%的企业难以承受两个月以上的延期。其中,约67.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最多能承受两周以内的延期,能够承受2周-1个月延期开工的企业约占五分之一,能够承受1个月以上延期开工的企业为7.1%,能够承受2个月以上延期的企业仅占1.7%。

2月末,尽管国内非湖北地区的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但企业复工复产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2月25日,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二级巡视员舒朝晖表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产、办公条件、资金、人员等条件较弱,受疫情影响较深,是复工复产的难点,也是重点。“工信部根据对万户使用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进行监测,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则表示,当前,中小企业开工复工复产主要面临“五难”,包括复工难、用工难、产业链配套比较难、资金支撑难、订单交付难等。

不过,有不少企业主向《财经》记者表示,复工审批前期十分严格,后期随着疫情的缓解,审批变得相对宽松,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浙江、江苏,越能够根据市场反馈意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最开始是填写7个文件的模板递交申请,还要一级一级层层审查,现在改成递交申请就可以自行复工了。”有杭州企业感叹,获批效率也更高了,“我们14日递交复工申请,17日就获批。”

驰援:远水难解近渴

在中小企业的“至暗时刻”,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的救助政策和措施迅速出台。

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出台了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的30条举措。其中,明确指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2月2日,苏州市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提出确保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缓缴社会保险费等十条意见。据了解,该政策执行期暂定为自政策发布之日起的三个月。随后,北京、上海、青岛等地也迅速推出类似的积极政策。

此前,已有许多大型企业纷纷主动出台措施,支持中小企业。1月28日,万达宣布对全国个购物中心从1月25日至2月29日,实行为期36天的租金及物业费全免政策。龙湖、华润、保利等地产商纷纷跟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家百货购物中心主动减租。

在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人社部、财政部、住建部等部门介绍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医保费和缓缴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情况,预计规模将超0亿元。

2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提出,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同时表示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很多中小企业主和投资人看来,这次纾困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出台速度之快,是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但也因为新政出来时间较短、较仓促,真正执行落实到企业身上尚需时日。多位VC高管则表示,恐怕远水难解近渴。

“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信贷政策、财政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但时效不会立即显现。有些政策也不是很现实,比如减免房租,除非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运营主体,其他的房东自己都成问题。”刘泽辉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直言。

在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看来,推迟、减免税收对缓解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没有直接作用。“五险一金”递延虽然可以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一些作用,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尚有待落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则撰文指出,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的支持政策应该向网络银行或者城商行倾斜。“但最近央行的0亿元专项再贷款,大头去了全国性商业银行,或许不太容易流到中小企业的手中。”

针对中小企业的系列扶植政策如何才能落到实处?

在杨守彬看来,有些政策在准确性、及时性和普惠性上有待完善。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一些有能力的城市成立专项扶持基金;让银行建立绿色通道,尽快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政府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其社保缓交改为免交等。

具体操作上,杨守彬建议,一是设立快速申请贷款的端口,比如集中几家大的银行,针对疫情中的企业,形成一个约定贷款利率,建立在线的审批机制,满足哪些具体条件,企业可以获得贷款。“现在的状况是,政策对银行没有约束,依靠银行自觉,哪个银行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

对此,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亦有类似建议。“小微企业大部分没有可抵押的固定资产,金融机构能否基于企业线上系统里的业务数据、应收账款等情况,综合评估小微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并且给予信贷。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评估办法能够改善,这样才能让它们尽快贷到资金。”

二是将社保的缓交和免交结合。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社保缓交政策,实际上应该将缓交和免交结合,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让企业免交2个-3个月社保。“不要等到企业没有生命体征了,再进行挽救”。

三是有能力的城市成立疫情专项基金,这部分资金来自政府的引导基金,有的城市有一两百亿元的基金,可以暂时拿出一二十亿元,用于特定扶持。政府可以遴选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定向的救助、投资。

“其实,最重要的是,在各个行业里保持各项基础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和透明性,大幅减少各个领域民营企业由于有关部门的过度监管和朝令夕改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给它们提供可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环境。”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表示。

自救:活下去的N种方式

既然“远水难解近渴”,在前所未遇的疫情面前,这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如何自救?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家VC机构高管表示,正在群策群力帮助被投企业渡过难关。多名高管强调,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一旦现金流枯竭,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

此前,国内餐饮业知名品牌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曾表示,公司经营告急,春节损失七八亿,员工工资每月支出超1.5亿元,可能撑不过三个月。很多中小企业亦在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