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治礼赞来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327/x3vcfs1.html

编者按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三个坐标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这座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的城市,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上千万深圳人发扬“拓荒牛”精神的创新与探索,也离不开法治建设路上的探索者、实践者。深圳法院作为法治护航的践行者,经历几代法院人的“摸、打、滚、爬”,以“公正、求实、创新、奉献”的法院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司法改革的赞歌,为深圳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充分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对于深圳而言,40年既是“不惑”之年,更是新时代接续奋勇前行之年。本刊特推出这组文章,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飨读者。

常翔宇肖波

深圳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叙事起点、改革开放的时代地标。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年10月14日上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深情寄语深圳经济特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某金融公司代表和欧某因一起借贷纠纷来到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在特邀调解员孙广利(左一)的调解下,双方仅用半小时就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由法院当场予以司法确认

回望特区40年的发展之路,深圳始终以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开放为必然选择,以创新为发展命脉。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一步步走来,支撑改革创新主旋律不停歇的,是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从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到发行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再到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深圳在40年间以逾千个“全国第一”诠释了“深圳速度”和“深圳高度”。

40年来,深圳紧握“改革开放”这支妙笔,书写“春天的故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座城市,浓缩了中国梦的时代精华。40年间,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多万常住人口的“创新之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深圳始终挺立潮头、走在前列,激荡起逐梦前行的力量。

作为深圳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深圳法院近年来立足司法职能,充分发挥改革先锋区、试验田的作用,将改革与法治同频共振,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和商事金融、知识产权、民生环境等各领域持续发力,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深圳的法治建设贡献法院人的智慧。

艰苦创业

在深圳博物馆的改革开放史展览中,一幅巨大的浮雕格外引人注目。牌坊矮屋、渔船耕牛、农田果园……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圳的真实写照。

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建立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面对当时一穷二白的局面,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而深圳的法治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沧海桑田中,同深圳特区的建设血肉相连。

改革开放之初,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重挑战。深圳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北靠梧桐山,南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深圳特区处于两种法律体系及社会制度的交界上,私营、外资、合资等多种企业模式共存,涉及民事、刑事、经济、行政、房地产等各种矛盾纠纷和案件纷至沓来,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而这一切都需要审判机关作出回答。

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广东省宝安县撤县建市,成立深圳市,原宝安县法院亦随之撤销,成立深圳市人民法院。年1月,深圳市升格,相应成立了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组建罗湖区、宝安县人民法院(恢复宝安县建制,属深圳市管辖)。随着行政建制的发展,年7月,上步区、南头区、蛇口区、沙头角区人民法院相继组建。年,蛇口区与南头区合并,设立南山区人民法院;罗湖区与沙头角区合并,仍设罗湖区人民法院;上步区改为福田区,上步区人民法院亦相应改为福田区人民法院。年底,宝安县撤县改区。从年1月1日起,宝安县人民法院撤销,宝安区、龙岗区人民法院正式挂牌办公。

“深圳中院成立之初,全院只有3排简易的平房,不足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条件非常简陋。那时,每当集中开会,干警们要自带座椅,聚集在‘竹棚礼堂’。案件开庭审理时,还得找其他单位借房子、借场地。”今年93岁高龄的深圳中院第一任院长李曼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时说道。

就是这样简陋的“竹棚礼堂”,肩负起了艰巨的历史使命。“几乎每天都要面临新的难题:找依据?当时的规定没有涉及。找类案?当时国内没有一起。怎么办?作为特区法院,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借鉴和运用各法系的有益做法,向国际惯例靠拢,以开创性的工作方法调解各种矛盾纠纷。”李曼谈起当年办案的经历,感慨万千。

40年的时间,深圳中院从只有20多名干警的县级法院,发展成为下辖11个基层法院、3个专业法庭和22个派出法庭的中级法院。目前,深圳全市法院各类工作人员已达多人。年,深圳市法院案件量仅为件,而在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9.9万件,法官人均结案量为件。深圳中院收结案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中院第一。昔日的“竹棚礼堂”,早已被信息化、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所替代;临时、简陋的审判庭也已全部变成标准配置的科技法庭。

40年的改革浪潮席卷而过,深圳法院为这座城市的平稳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圳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如今,深圳的GDP从年的1.96亿元,提升至年的2.6万余亿元,增长1.37万倍;深圳的人均GDP也从年的元,提升至年的19万余元,增长.96倍。在与国际知名大都市的对比中,深圳成功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列。其中,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万余亿元,具体包括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在新基建方面,深圳梳理出首批新基建项目95个,总投资亿元。

随着深圳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实,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其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球第四、中国第一。而在国内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和《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排名》中,深圳均列全国首位。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领潮争先的试验田。”

“紧扣时代脉搏,回应人民期盼,守护公平正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每次改革都先行一步而引领潮头,每次改革都大胆探索重拳直击司法痼疾而聚焦全国目光,深圳法院的改革俨然已成为全国司法改革的‘地方样本’。”

“充分体现了深圳特色,彰显了特区法院坚持创新引领,勇立改革潮头,‘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

近年来,深圳法院的司法改革工作得到多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