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投资中的贪婪和恐惧,如何克服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一)前言

股神---巴菲特在他投资生涯里面,有很多经典句子。最著名的恐怕是这一句: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学会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要学会贪婪。然而,大家想想是不是我们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明明应该去抄底了,我们却斩仓了;明明应该是要逃顶了,我们却加仓了,对吧?实际情况是:我们很多人有的这个追涨杀跌的行为,导致大家投资的结果就是亏损累累。

这句话“别人贪婪时候,要恐惧;别人恐惧时候,要贪婪”听上去,是很简单的啊。大家仔细想一下,不管是你,还是我,要做到这句话说的内容,其实是很困难的,似乎也是一句无用的废话。更直接地说,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是做不到这句话的。

那么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它有什么样的底层逻辑呢?

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践行这句话吗?我们怎么样操作才能提高我们的投资水平?

(二)什么是价值投资,如何理解呢?

在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来说一说价值投资。我们知道,投资领域有很多种投资体系(或叫方法论),而价值投资是其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从价值投资的特点来讲,巴菲特绝对是价值投资的重要代表人物。因为他投资的时候,看重的就是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

我们都知道市场有这样的特点:在正常情况下,对于好的东西(优质的资产),大家是趋之若鹜的;而不好的东西(劣质的资产),大家是避之不及的。那这样下去,就会导致什么情况发生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对吧,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没有疑问的。

但是价值投资的原理(或叫逻辑)是什么呢?我们要找到好的东西(优质资产),同时用较便宜的价格去买,然后耐心持有,等到市场恢复正常后,最后通过卖出资产,就能赚到超额的收益(赚大钱)。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东西(资产)既好,价格反而便宜呢?我们说就是市场恐慌的时候。当市场恐慌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这样的机会。比如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或者股灾,在那些个时候呢,很多的优质资产,它们的价格(股价)是非常便宜的,是正常情况下股价的对折,甚至是更低的价格。

那巴菲特就特别青睐于在这样的时刻去买入股票,然后慢慢地等待整个市场开始恢复正常乃至狂热(往往牛市高潮的时候,我们看到市场上趋之若鹜,大家纷纷追捧)。当市场很热的时候,股票价格严重地背离了内在价值,泡沫就很严重,估值也很贵了。这个时候呢,巴菲特就开始卖股票了。巴菲特正是用他这种投资哲学,赚了很多的钱,创造了很多的经典投资案例。于是,巴菲特总结了他的这种感悟,就是这句非常著名的话: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要学会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学会恐惧。

(三)可口可乐的例子

我们来说一下,可口可乐股票的案例。这是巴菲特投资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股票,这个股票呢,巴菲特从年买了之后到现在一直持有。在持有的过程中,美国出现了好几次的市场大萧条(股票市场低迷);在这些时候呢,巴菲特不但没有减仓,反而动用大量的资金,去加仓买入。到目前为止,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已经快有30多年了,赚了有20多倍。

我们知道:可口可乐作为饮料,是一个大众消费品;在正常情况下,就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但是当市场恐慌(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资产一起下跌,当然包括可口可乐股票。然后,就有很多人不断恐慌起来,于是就抛售可口可乐股票了。但是巴菲特会这样想:金融危机了,人们就不喝可乐了吗?显然不是。可乐作为一个非常廉价的快消品饮料,金融危机是不会影响它的。事实上,美国的可口可乐,已经有年的历史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就跟着美国大兵走向世界全球了。我们看到:哪怕是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大崩溃,都不影响可口可乐的消费。所以巴菲特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没有去卖出股票,而是选择继续加仓买入股票,最终赚取了超额的利润。

为什么巴菲特敢这样做呢?是因为他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客观的了解,对公司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知,他才敢在别人恐慌的时候去加仓买入。

(四)价值投资的两个关键点

按照价值投资的观点,在买入资产然后我们耐心持有。但是我们很多人要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其中,里面其实有两个关键点,是很多投资者容易忘记的。深入理解这两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价值投资。

第一个关键点,公司经营与股价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有没有想过:决定股价的前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看到每天这个行情价格一直在波动,它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结果。那么,是什么背后的力量决定它的呢?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经营水平和销售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了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决定了公司股价水平。虽然,短期上,股价时刻波动。但是,从较长时间上来看,股价一定是跟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是正相关的。这个逻辑关系就是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最底层的逻辑,这个逻辑是高度稳固的,不可动摇的。它就是我们说的背后的因果关系。

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公司这件事上,他为什么能成功地赚取到超额利润呢?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巴菲特先生,他一定是进行了很专业的公司调研,关于这些数字,他一定是非常清楚的:单瓶可乐的成本是多少,每年有多少销量,一年下来大概能赚多少钱,每年的增长有多少,等等。有了准确地调研,他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商业模式,乃至饮料行业,一定就有了高度的信赖和深度的认知。

基于深度的认知,无论是牛市和熊市,还是震荡市,巴菲特都能稳稳地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并耐心地一直持有。只有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深刻的认知,我们才能建立高度的信赖;有了关于盈利能力的深刻认知,我们才会建立信仰。在面对市场过程中,我们一定会碰到各种情况,比如波动、焦躁,乃至恐惧,而最终我们能够克服所有的惶恐和贪婪,乃至情绪化,都是靠的这个坚定的信仰。

第二个关键点,投资的验证周期要适当长些,不能太短。

很多人之所以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他也跟着恐慌,是因为他的验证周期太短了。

我们用基金定投来举例,比如我们计划在每周二买入元的易方达沪深ETF联接C(基金代码是),预计持续30周的时间。那么,我们就按照计划进行投资就行了。我们知道,通过固定时间定投,分批次买入,可以摊薄成本;当行情恢复或向好的时候,是很容易盈利退出的。如果将每月买入的基金净值与最后退出时的净值,用曲线连接起来,形状就像一个人的微笑线条,这就是著名的基金定投“微笑曲线”。这个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值得我们信任的。

但是我们知道,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个基金,它的价格是跟A股的涨跌是关联的。在一段时间内,它可能上涨,可能下跌,也可能震荡。当基金在下跌的状态下,会不会有人这样想:是不是这个基金不好了?要停止买入吗?要不要止损卖出呢?而当基金在上涨的状态下,会不会有人这样想:是不是这个基金太好了?要加大买入吗?还是一次性全部买入呢?其实,在我们买入前后,不应该受到波动的影响,更不能改变定投计划。一旦我们受情绪的影响,做出了更改,那就违背了价值投资的观点了,也打破了基金定投的纪律性了。而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去买卖操作,那这样的投资行为,就完全是短期行为了,而短期行为,极容易造成追涨杀跌,是很容易亏损的。

霍华德-马克思,曾说过,“在投资领域里,正确并不等于正确性能够马上被验证”。就是说,我们要有耐心去执行原有投资计划,价值投资的结果是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才能验证的。在太短的时间周期内,我们很容易追涨杀跌,我们是很容易亏损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

上面提到的两个关键点,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同时坚守这两点才可能赚到钱。按照价值投资的观点,我们是通过大概率思维来投资赚钱的。我们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并把握特定时机,去买入处于低估值(或处于底部区域)的资产,然后持有一定的时间(不能太多的时间周期),等待合适的时机(市场恢复正常、或高估的时候)再卖出赚钱。

(五)快思维和慢思维

前文,我们已经详细地阐述了这句话“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的原理,也深入地讲解了价值投资的内涵和关键点。那么,我们很多人就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一套方法了吗?其实不然。事实上,我们很多投资者还是会追涨杀跌,结果仍然是亏损累累的。

我们就进一步来聊一聊:为什么我们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呢,我们恰恰又做不到?

概括地讲,这个应该和我们人类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有关系。

丹尼尔-卡尼曼,诺贝尔经济学院获得者,他是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有本非常畅销的书,叫《思考的快与慢》。在书中,他讲到:人类是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呢,就是慢系统,就是我们的理性思维,应该要的事情。我们现在想到的所有事情,我们在讨论的所有事情,都是慢系统,就是理性思维。那么还有一种思维呢,就是快系统,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默默地自主地发挥作用的,而且是通过情绪表示出来的。它的最大的特点呢,就是情景触发的。

总结一下,这两个系统对应着:应该自我和想要自我。我们人呢,是受着两个自我控制的。有的时候,我们是快思维控制着的,此时很感性;有的时候,我们是慢思维控制着的,此时很理性。

那么问题来了。巴老先生讲的这句话: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那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理性系统在起作用。进一步阐述呢,就是:我们在没有受到股价刺激,周边没有这种情绪刺激我们的时候,我们都是理性,那个时候我们想的是很清楚的,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办。

但是呢,我们一旦看见股票K线一上一下跳动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情景来了,我们就忘掉了我们之前的慢系统(理性思维)。此时,我们的这个“想要自我”,就是快系统(感性思维)启动了,它是情景式自动驱动的,我们于是不由自主地受到快思维的控制了,我们很有可能就去追涨杀跌了。

应该来说,其实这两套系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同时存在我们的脑中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某个现实场景下,快思维可能更起到主导作用。在那个特定的时刻,我们是受情绪控制的,我们可能早就忘了这句话: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

关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我讲一个我工作中的例子。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做管理工作的。比如说我某一天看到某一个下属同事,那天他迟到了。当然了,可能我平时也不是特别喜欢他的。那这个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小子是不是又偷懒了?这么晚才到公司上班。这时,是我的快系统(快思维)在起作用,是不由自主的。

但是呢,我再想一想:可能这个判断完全是错误的。当我调用我的慢系统,去理性思考一下,那也有可能是:说不定他昨天晚上加班加的很晚才迟到的呢?也可能这天地铁发生故障而导致迟到的?这样的例子是很常见的。如果我用感性思维去看待问题,并处理问题,我很容易误解这个下属同事;而只有我用理性思维去看待问题,才能更客观公正地处理好事情。

(六)如何做理性投资人呢?

回到文章的开头,这句话“别人贪婪时候,要恐惧;别人恐惧时候,要贪婪”听上去,是很简单的啊。大家仔细想一下,不管是你,还是我,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是做不到这句话的。

到底怎么去做,我们才能做理性投资人呢?我们认为,如果你决定要践行这句话,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深入学习价值投资的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写下来。在上文,我们讲解了价值投资的两大关键点,(1)公司的价值在长期上决定了公司股价,短期上股价因各种因素会波动,(2)投资的验证周期要适当长些,即“正确性不等于马上被验证”。

第二方面,学习“快思考与慢思考”。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特定的场景下,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感性的,是受到快思维控制的。我们不要自我谴责,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要学会冷静,把前面写下来的内容,拿出来看看,然后再做决定。

第三方面,建立和设置流程,按照计划去执行操作。我们知道投资是个长期的事情,尤其要记住:我们要用长期不用的闲钱去做投资理财,同时要建立自己的投资方法。

拿前文提到的基金定投来说,比如我们计划在每周二买入元的易方达沪深ETF联接C(基金代码是),预计持续30周的时间。那么,我们就按照计划进行投资就行了。我们知道,通过固定时间定投,分批次买入,可以摊薄成本;当行情恢复或向好的时候,是很容易盈利退出的。如果将每月买入的基金净值与最后退出时的净值,用曲线连接起来,形状就像一个人的微笑线条,这就是著名的基金定投“微笑曲线”。这个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值得我们信任的。

在操作这个基金的过程中,每天它的价格是跟A股的涨跌是关联的,它可能上涨,可能下跌,也可能震荡。那么我们,要按照计划去操作,要忘掉短期的波动,要时刻提醒自身“短期追涨杀跌是容易亏损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交易软件上的定投功能,自动执行计划。平时我们尽量不去翻看交易软件,尽量不受情绪的影响。

事实上,在专业的投资机构里,投资操作是被拆分成不同部分的,由不同的人组合完成的。有的部门(人员)负责调研公司行业,撰写研究报告;有的部门(人员)负责研究交易策略,根据数据做分析;有的部门(人员)负责操盘下单,根据指令进行操作;等等。通过这样流程化的操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人的情绪化,去做理性的投资。

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是一种反人性的操作,只有理性的投资才能赚到钱。按照价值投资的说法,“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就是这个道理。你要相信你选择的投资标的是有内在价值的,你要坚持你的投资计划和投资纪律。

(七)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

我们回顾国内的这个股票市场,也有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我们来看一看。

年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当年出现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时候,牛奶行业的相关股票是彻底的崩坍掉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确实令国人非常气愤,部分人的作恶,带来了整个行业的危机。此后几年,国人对国产奶制品及奶粉很不放心,也不认同。)在那个时间点,我们是不是可以调用这句话:“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学会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学会恐惧”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牛奶行业出现这个三聚氰胺事件,那么之后,人们就不喝牛奶了吗?牛奶和奶粉这个品类,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了吗?显然,这个说法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吧。那既然在未来长期上,牛奶的需求还在,作为伊利股份,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在未来这个行业危机过去的时候,慢慢复苏以后,投资它会不会有超额收益呢?事实上,从年到年这个时间段来看,伊利股份的股价上涨有超过30倍以上,而如果没有三聚氰胺事件的极度恐慌的低点的话,它的股价正常的涨幅最多就是8到10倍(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抗通胀性和成长性);这个多出来的20多倍的上涨,就是这个恐慌事件带来的。

我们再来看年白酒塑化剂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就源自于有一家酒厂,叫做酒鬼酒;它的这个酒含量里面,塑化剂被测出来超标。一时间,整个市场哗然,舆论不断发酵。之后呢,白酒行业的股票全面崩塌掉了,不停地下跌。同样的,我们来想一想这里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白酒塑化剂超标,这个事件带来了整个行业信任危机,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个在中国存在了年以上的白酒,这个品类,难道就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吗?人们从此就不喝白酒了吗?白酒会消失了吗?显然,你是不会相信这个说法的吧。第二个问题是,所有的白酒公司都是塑化剂超标吗?酒鬼酒公司的白酒塑化剂超标,难道茅台酒也超标吗?代表五粮液也超标吗?这个是不能成立的吧。事实上,其他优质白酒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是没有受到影响的。但是呢,在那个时候,资本市场形成的巨大恐慌,不分青红皂白地造成整个白酒行业的股票全部大幅下跌。这个行业危机,在那个时间点,也带来了一次“别人惶恐你贪婪”的机会。

我们再来讲一讲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年,长生物因为狂犬病疫苗的造假,被报道出来,然后一时间,疫苗市场哗然,市场投资情绪恐慌起来。整个疫苗行业的相关股票面临崩溃式的下跌,股价基本上都是跌停板,不停的下跌。股价从当时的高点一路下跌,最后差不多跌了40%到50%的水平,50%的跌幅就是股价打了对折了。我们来想一想其中的问题。长生生物这家公司因为狂犬病疫苗造假,他被取缔了这个疫苗资格,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狂犬病疫苗领域,他的竞争对手公司其实是正常运营的,但是市场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恐慌下去。我们来问大家一个情况:如果你在大街上,不小心被狗咬了,医院打疫苗吧?我们说,你是不得不打的,不打就可能致死的,因为狂犬病的致死率是99.99%的。从社会常识来说,这个疫苗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人是不可能去冒风险的,这个需求是刚性的。年的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之后,疫苗版块相关的股票是跌的非常厉害的,那个时候,也是出现了“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的机会。

通过这些例子(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狂犬病疫苗事件)我们都能够感觉到:当市场恐慌的时候,资本市场相关公司股票会出现非理性下跌;此时你可以通过常识和理性去做判断,去实践这句话“别人恐惧时候学会贪婪,别人贪婪时候学会恐惧”的。而如果你真的去实践了,你很有可能从市场上赚到非常可观的利润的。

我们说,好公司是很难便宜的,因为好公司被低估的概率是不大的;但是当市场因为一些系统性风险,或者一些突发事件,这些公司是很容易被错杀的,那个时候就有以较低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的绝好机会;只有抓住了这样的机会,才能创造出超额的利润回报的。

(八)市场底部和顶部如何判定

关于股市的底部和顶部如何判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来品味一下。

假设,小A是一名股票投资经理,他经常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有一天,在某个活动中,有个人问他,“你是做什么的?”小A回答:“我是股票投资经理。”然后这个人接着说,“哎呀,你们真可怜,都没有人买股票了,你们怎么生活。”那么,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市场的底部了。

又有一天,在某个活动中,又一个人问他,“你是做什么的?”小A同样回答说:“我是股票投资经理。”然后这个人接着说,“是嘛,那你们有什么股票可以推荐一下吗?我想买股票。”那么,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市场的正常状态,既不是底部也不是顶部。

再有一天,在某个活动中,再有个人问他,“你是做什么的?”小A回答:“我是股票投资经理。”然后这个人接着说,“嗯,我也懂股票的,要不要我给你们推荐一下股票。”那么,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市场的顶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众对股票市场都不感兴趣的时候,往往有可能就是市场的底部的时段到了;而反过来,大家对股票趋之如骛,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专家和股神的时候,往往就是市场的顶部要到了。

这个故事其实和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是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惧”,是一样的,内在的道理是相通的。

(九)结尾后记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关于投资方法,它有多个体系和流派。每个体系是有着特殊的前提和背景的,或者说不同的投资方法是应用在特定的情形中的。

事实上,投资领域还有量化投资、趋势投资,波浪理论等等,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应用的情形。

关于这句话“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我们应该牢记它是属于价值投资方法的范畴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