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m/(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唐旭霞)
小鹏汽车:互联网基因,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车
“我希望大家看到小鹏的产品时,能够联想到智能、品质和潮酷的标签,而在提到小鹏这家企业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这是一家保持探索和坚守可持续路径的公司。”——何小鹏,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小鹏汽车于年在广州正式成立,由何小鹏(UC优视创始人、前阿里巴巴高管)、夏珩(曾就职于广汽)、何涛(曾就职于广汽)等人发起,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互联网企业、整车厂、跨国零部件企业与知名金融机构。年,小鹏首款面向市场的量产车型小鹏G3发布并交付,年小鹏汽车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年小鹏汽车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年11月,小鹏共有G3i、P7、P5三款主力车型在售。年前三季度的交付量为辆。
管理团队:互联网基因+企业家精神,阵容均衡强大
小鹏汽车的核心创始团队成员主要有何小鹏、夏珩、何涛等人。何小鹏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曾创立UC优视,其代表产品UC浏览器于年拥有超过7亿用户。年,UC优视被阿里作价43.5亿美元收购,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成交金额最高的并购案,何小鹏加入阿里巴巴先后出任了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等职位。年,何小鹏以董事长身份正式接棒小鹏汽车,开启了全新的创业征程。在何小鹏过往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敏锐的市场嗅觉、坚定的执行力与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他在小鹏汽车倡导同学文化,希望以同事之间的平等关系激活组织动能、激励创新思维。
除何小鹏外,夏珩和何涛过往的职业生涯主要在广汽集团的研究院度过,对于汽车技术的掌握、汽车产品的研发制造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主要管理团队由来自互联网及高科技行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与金融行业的顶尖人才组成,阵容强大且均衡,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年创立以来,公司经历了多轮融资,何小鹏过往的创业经历与在互联网行业的深厚人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阿里巴巴、IDG、春华资本、小米集团为代表的知名机构纷纷参与投资。
截至年3月31日,公司实控人何小鹏拥有22.7%的股权与56.6%的投票权,另外两位创始人夏珩/何涛分别拥有3.8%/1.2%的股权与9.9%/3.2%的投票权。机构投资者中,最大的是淘宝中国和IDG,分别拥有12.0%/4.8%的股权和14.6%/1.2%的投票权。
截至年3月31日,小鹏汽车的研发员工大约有人,占比为39.8%,高于理想汽车的34%、蔚来汽车的29%(年底)。在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内部,汽车设计与工程领域的研发人员占比为62.1%,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人员占比为16.3%,智能操作系统领域的研发人员占比为21.5%。
截至年6月30日,公司的研发/销售及营销/生产/一般及行政/运营员工的数量分别为///77/人,占比分别为39%/44%/12%/1%/4%。截至年底,长城汽车的生产/销售/技术/财务/行政/其他人员分别由/////人,占比分别为41%/3%/31%/2%/5%/18%。与传统主机厂相比,小鹏汽车的研发及销售人员占比较高,生产及行政人员占比较少。
产品矩阵:产品节奏稳健,定位中高端智能汽车
小鹏汽车主打15-30万元之间的中高端市场。年1月,小鹏发布A级SUV小鹏G3,在美国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全球首发,补贴后价格介于人民币14.98-19.98万元之间。年,B级轿车小鹏P7亮相广州车展,补贴后售价为22.99-34.99万元,该车型于年4月正式上市,并于年11月推出P7鹏翼版。小鹏P5、G9也于年陆续亮相。
目前,小鹏共有P7、P5、G3i三款车型在售,年10月的总交付量已经达到辆,同比增长%。公司计划从年开始,每年推出1-2款新车。
小鹏基于David和Edward两大平台造车。其中,David平台主要覆盖轴距在-mm的车型设计,G3、G3i、P5即基于该平台打造。Edward主要覆盖轴距在-mm的车型设计,P7、G9即基于该平台打造。
年,小鹏G3开始交付,主要由海马工厂代工生产。海马工厂的年产能为15万台车,其中5万台车的产能专门用于G3的生产。年,肇庆工厂投产,年产能为10万台车。同年,广州工厂奠基,有望于年底投产。年上半年,武汉工厂完成签约,年产能10万台计划于年投产。同年,肇庆工厂二期启动,年产能10万台,有望于年投产。年底小鹏的年产能(代工+自建)大约为15万台,/年底产能有望达到20/40万台。
年11月,小鹏汽车在广州车展上推出全新智能旗舰SUV小鹏G9,是国内首款基于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可以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KM。
G9搭载了最新的X-EEA3.0电子电气架构、千兆以太网主干通信架构,配备了2颗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高达TOPS),并有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和2个激光雷达。小鹏G9的硬件平台支持Xpilot4.0智能驾驶。
财务分析:营收增长,重视研发,有望于年前后营业利润转正
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辆,营业总收入为.32亿元,同比增长%,单车营业收入为22万元。公司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35.76亿元,同比减少84%;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3%/-29%,相较于去年全年分别增长了8/18个百分点。随着交付规模的大幅增长,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断改善,毛利率已于年转正,负净利率的规模也明显收窄。
单三季度,公司交付量达到辆,营业总收入为57.20亿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52%;营业利润-19.82亿元,同比下降13.40%,环比下降37.08%;归母净利润-15.95亿元,同比下降38.83%,环比下降33.50%。毛利率14.35%,同比提升10pct,环比提升2pct;净利率-27.88%,同比提升30pct,环比提升4pct。公司售价较高的P7车型占比提升,G3车型的生产逐步转向自有工厂生产,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助力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向好。
在小鹏汽车的主要竞争对手中,蔚来汽车年前三季度的交付量为辆,营业总收入为.36亿元,单车营业收入为40万元。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83.93亿元,同比下降%;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0%/-7%,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12/34个百分点。
理想汽车年前三季度的交付量为辆,营业总收入为.89亿元,单车营业收入为30亿元。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6.17亿元,同比下降%;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1%/-4%,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5/+1个百分点。小鹏汽车年前三季度的交付量在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二。由于主力车型定位不同,小鹏的单车营收与利润率暂时落后。
研发方面,-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从10.51亿元增长至17.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为27.63亿元,研发费用率为21%。由于规模原因,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金额与蔚来持平、高于理想,研发费用率在三家中最高。
造车新势力目前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小鹏汽车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43.5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5.76亿元。由于归母净利润受非经营性损益干扰,因此我们主要对小鹏汽车未来3年的营业利润做分拆和预测。
简化来看,在小鹏汽车的财报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行政及一般费用)+其他收入=营业利润。为了更好的测算公司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性应,我们将公司的销售成本与期间费用合并,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其中,固定成本主要包含折旧、摊销、研发费用、销售费用、行政及一般费用,销售成本与期间费用中的其余部分则为可变成本。其他收益由于金额较小、变动规律难以捕捉,我们不做单独的跟踪测算。由此可得,小鹏汽车的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由于软件收费、服务收入现阶段体量较小,难以跟踪测算,我们在这里主要聚焦汽车销售业务,公司实际的盈利能力得益于其他业务的加持会更优。-H1,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从0.04亿元增长至63.95亿元,单车营收从14.32万元增长至20.80万元。单车营业利润从-万元增长至-7.64万元,负向营业利润率收窄至-37%,盈利能力有明显改善。
成本端来看,-年,小鹏汽车的固定成本从17.89亿元增长至50.84亿元,H1达到35.32亿元。可变成本方面,由于年的汽车销售业务体量过小,服务业务收入相对体量更大,对可变成本的估算造成了较大的干扰,可变成本出现过微小的负数,但这一干扰的影响随着汽车业务的快速成长而迅速淡化。H1,公司的可变成本大约为52.09亿元,单车可变成本为16.95万元。
-年,我们预计公司的销量分别有望达到10/20/31万台,汽车业务营业收入分别有望达到//亿元,固定成本分别有望达到98//亿元,可变成本分别为//亿元。在只考虑汽车销售业务的情况下,公司的营业利润有望达到-64/-64/-69亿元,营业利润率为-32%/-17%/-12%。
综合考虑软件收入及服务收入,我们预计-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4%/19%/22%;营业利润分别为58/-50/-41亿元,营业利润率分别为-26%/-13%/-6%。随着公司的负向营业利润率不断收窄,我们认为公司在年前后有望实现营业利润转正。
行业逻辑:智能电动势不可挡,自主崛起聚沙成塔
“那些率先看到变化、积极拥抱时代、始终保持定力、不断提升加速度的企业,将会跨越这道被认为‘不可能’的鸿沟。”——何小鹏,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兼具智能电动与自主品牌的双重身份,这双重身份同时对应着当前整车行业的两大主线,对小鹏汽车的研究应在行业变革的大框架下进行。智能电动是明线,技术快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