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刚,男,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高坪区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每一个梦想,都融汇于创造的时代。
回望20年前的创业史,沈刚的跨界颇为传奇。他曾在一家国内排名前五的滤清器生产厂家历经10个年头,“熬”到了该厂质量总监的位置上,收益颇丰的他,突然就跨界到农机制造行业,又历时10年,他成为成功的农机制造商,还布局海外——
1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高坪区小龙街道的四川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内,在钢花四溅的制造车间里,身着工作服的沈刚正在指导工人进行电脑操作作业,交接完手头的工作后,记者来到沈刚的办公室,一杯飘香的清茶瞬间驱走了寒意,沈刚讲述了他与企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首战汽配行业铸匠心
“出生于80年代初的我,其实和现在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小时候的我们都有物质匮乏的那段记忆。所以就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们无论在学习上或在工作中都会比别人多一份努力!”谈及一路走来,沈刚说唯有努力再努力才是制胜的“法宝”。
18岁那年,沈刚考入攀枝花大学,就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在校期间他积极加入党组织,经考察后入党。
21岁毕业那年,为了实现自己建设家乡的梦想,沈刚选择进入到南充一家生产汽配滤清器的厂家上班。
据了解,滤清器是机械制造业的一个小分支,沈刚在大学所学的专业里也与它没有任何的关联。
进入该厂后,沈刚先从车间的工人干起,平时工作认真,喜欢钻研的他很快就获得了大伙的喜爱。
“特别要感谢当时指导我的师傅们,让我从入行的时候,就养成了秉承匠心精益制造的精神。”沈刚说,当时他进入的那家工厂成立也不久,各项管理及工作流程都不健全,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的攻克了该厂在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为该厂投入生产争取到了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像我们搞技术研发的人,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沈刚工作后没多久又报考了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之后以全优的学分毕业。
那会除了工作,沈刚还特喜欢看与滤清器相关的专业书籍。
“那时满脑子都是工作上的事,压根就没心思想着去谈个女朋友。”沈刚笑着说,在那家公司任质量总监后,他就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期间他参加制定国家标准《GB/T-内燃机和空气压缩机用进气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和行业标准《QC/T32-汽车用空气滤清器试验方法》等的试验;他主持的《WSC型柴油滤清器/油水分离器总成》获南充市嘉陵区科技进步奖;主持的《新型柴油滤清器/水分离器》获南充市科技进步奖。
年,沈刚被评为南充市嘉陵区十大杰出青年,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同年9月,沈刚还受邀赶赴德国慕尼黑,参加汽车工程培训学习。
就在沈刚把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的高光时刻,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再战农机制造结硕果
一边是用了10年的青春时光,积累打造已顺风顺水的滤清器行业;而另一面则是完全陌生和空白的农机制造行业。
向左?向右?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沈刚徘徊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却需要无比慎重的考虑。
“那会想到家住农村的亲戚们,一年四季在农田里用简单的农具劳作的场景,他们疲惫的身影深深揪着我的心……”出生于南充市的沈刚,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浓浓的“三农”情怀。
源于这样的初心,最终让他选择了跨界逆行。
时间跨入年3月,沈刚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开启了跨界转型之列。从汽配跨行到农机制造,放弃已经取得的成就,他的这个举动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但于沈刚而言,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逆行者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沈刚进入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后,他选择到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当一名工人,决定从一名“小白”干起。
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沈刚凭着“不服输”的闯劲和不耻下问勇于钻研的韧劲,很快就在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凭借过硬的技术“崭露头角”。
农机设备研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更是一条不断创新发展的攀升之路。沈刚时刻用工匠精神驱动自己前行,同时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追求高度与水准的决心。
年,沈刚参与研发的高效省力智能养蚕设备研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年,沈刚参与研发的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采访中,记者获悉,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以农特产品智能干燥设备、智能蚕桑装备、风机、空气能热泵等研发制造为核心业务,在沈刚的带动下,该公司累计已取得各类专利、知识产权60余项,国省市级科技奖项30项。
“在沈总的带领下,公司仅在年经济效益就上亿元:研究开发的简易省力化活动蚕台、稚蚕飼育机等20余种适合蚕农栽桑养蚕的轻简省力化系列设备,通过验收、鉴定的成果3项,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推广应用达数万台;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冯雪梅谈起沈刚,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敬意。
瞄准海内外市场发力
如今,在沈刚的带领下,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高科技民营企业。
“我们的产品研发紧紧跟着市场的脚步走!”沈刚说,多年前,新疆的红枣种植面积很大,他们研发的农特产品智能干燥设备走俏新疆等地。近几年,市场调研中他们发现红枣的种植面积和市场萎缩了,但中药的种植又在周边省市兴起了,他们就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及时研发出了中药智能干燥设备,投入市场就受到了中药种植户的青睐。
“无论任何时候,永远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沈刚说,研发要审时度势,时刻紧随市场的风向标走,多元化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据介绍,该公司以农特产品智能干燥设备、智能蚕桑装备、风机、空气能热泵等研发制造为主,涵盖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蚕桑丝绸等领域。
“今年开工以来,印度尼西亚的客户就向我们公司订购了一批魔芋烘干机……”沈刚说,该企业还有2个制造基地和1个研发创新中心,有研发、管理、销售和技术工人一百余人,产品远销英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等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世界各地由于受到疫情等方面的影响,欧洲的客户也对物美价廉、品质过硬的中国制造产品情有独钟。”沈刚说,欧洲的一位客户,经过反复对比,最终花费了不到欧洲地产设备二分之一的价格,购买了他们公司的设备。
沈刚说,企业发展至今,他们一直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他们都是一体化,一路走来,也使他们公司具备了产品结构丰富,生产能力完备的独特竞争优势。
如今,世界各地客户的信任是企业持久创新的动力,而创新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沈刚说,无论何时,产品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任何时候,匠心制造的初心不能丢。
当前,正在迅猛崛起的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肩负着总经理重担的沈刚,在创业的道路上劈荆斩刺,乘风破浪,他以其特有的务实精神和无畏的品格带领创业者们一步一个脚印,把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成为数字化、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至今,沈刚入职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有12个年头之久,从车间的工人、技术组长逐步成长为车间主任,最后到总经理,他多次被评为质量管理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时刻铭记公司赋予他所在岗位的职能职责,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坚守着那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凡岗位,在车间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他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身影。
全媒体记者马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