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冰
专利代理/知产咨询/专利金融
---- --- ---- --- ---- --- ---- --- ----
-----------------------------------------------------------
本文是继上一篇《年了,是时候该涨专利代理费了!》的第二篇。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有人问我:为什么以前低价可以做?这是个好问题!潜台词还有:为什么以前能做现在不能做了?以前是怎么做的?和现在的有什么区别?(来自灵*的拷问)上一篇我分析了为什么现在不能做,这一篇,我分析以前的做法和现在需要的做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以前低价可以做?个人认为主要是三个原因:行业混乱,为了客户不流失,不得不做;很多客户要求低,有证书就可以,有的甚至证书都不要,有个申请号就行;相对于现在,专利授权难度较低,简单做也能授权,成本相对较低。低价服务和专业需求的区别是什么?专利代理分很多种,最常见的服务过程有以下这两种:
第一种:
1.客户提供技术资料2.代理机构写申请文件3.客户确认4.提交5.答复审查意见6.流程管理7.授权或驳回;
第二种:
1.客户写专利申请文件(高校、科研机构、大型国企较常见)2.代理机构做形式审查(主要为了避免发补正)3.提交4.流程管理5.授权或驳回。
第一种代理费会高一些,第二种代理费可以很低很低,比如天津某大学发明每件1500,安徽某大学招标条件是发明2000垫付官费,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昨天刚暴露出来的东南大学发明2950为招标上限等。严格地说,第二种服务不能叫专利代理,最多只能是专利的流程管理。这种过程中专利代理机构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帮助完成专利申请中的流程管控工作,并不涉及“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对于这些大学来说,愿意出这样的价钱做专利的流程管理,真心是财主(只是可怜了高校的老师们,辛苦做出来的研发成果,稀里糊涂成了公知技术,心里却还对科技成果转化抱有幻想)!
然而,不管是美国倒逼,还是商业竞争的需要,亦或是创新者对创新收益的期待,大家对专利服务的需求都在向“保护、竞争、变现”转变,要想实现这样的目的,专利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如下:
1.专利战略规划2.挖掘布局(诊断、技术调研……)3.企业提供技术资料4.检索查新5.文件撰写6.提交7.流程管理8.答复审查意见9.授权或驳回。
其中,专利战略规划包括商业确认、行业调研、产品调研、市场调研……,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挖掘布局要以专利战略规划为基础,需要对企业现有专利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将专利技术与产品和市场战略对应,工作量巨大;
专利撰写环节,专业的代理人做的工作是“二次创造”,需要对发明人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再加工,从授权(新颖性、创造性)、保护范围大小、专利与产品对应、被无效时的稳定性等诸多角度考虑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措辞,需要懂被保护的创新、懂专利法、懂技术的应用场景……,甚至要了解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和技术,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标准值,也没有上限。
严格地说,可以将专利战略规划、挖掘布局、检索查新等工作内容中的部分或全部划在专利代理服务之外,可以由企业自己做,专业的代理公司也可以做,一旦由代理机构做,其服务费自然要上调(涨价还是必须滴)。
当然,专业代理与收费高的代理不能划等号。但是,符合客观现实的是:收费低的大概率做不好!因为指望收费低的代理机构做非常专业的事,是典型的“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对于专业人才依赖型的专利代理服务,这是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