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
近年来,国联证券一直在探索财富管理转型方向,从公司战略层面到组织架构搭建再到金融科技建设,对基金投顾业务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一般来说,券商机构中主导基金投顾业务、基金中基金(FOF)业务分属两大不同部门,二者互动并不完全通畅,各自拥有不同的产品准入要求。国联证券则将财富和资管两个部门充分联动起来,由程棵所属的财富管理部进行基金研究和产品准入,而具体的下单和投资则由刘淑霞所属的资管部投顾团队承担。
之所以能实现联动,得益于国联证券的顶层架构。两个部门由同一位公司副总裁统一领导,并将基金投顾业务提上战略地位。在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司管理层高度呵护,在他们看来,这是整个公司战略发展和财富管理转型必须要做的事情。
投资和研究在这里既被明确分工,同时紧密合作,加之两位负责人长年的合作,整个基金投顾业务的效率大幅提高。“我们在整体的投资上互相隔离(投顾、基金投顾和FOF各司其职),但又是融合在一起的,因为底层研究的东西是可以共享的,两个部门的联动也让投研效率大大提高。”刘淑霞表示。
基金投顾业务“成绩单”亮点纷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国联证券搭好了组织管理的“架子”,又做扎实了基础研究的“底子”。
“研究”是采访过程中刘淑霞和程棵提到最多的词汇,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投资是千人千面,但研究功底一直是他们的“制胜法宝”。
目前,国联证券的组合投研团队超过20人,都是做研究出身。刘淑霞介绍,在团队内部实行研究员晋升机制,如果研究员研究做得好,就可以升职为基金投顾主理人;但如果投资没有做好,就得回去继续做研究工作。这种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着研究员不断成长。
让刘淑霞和程棵更加引以为傲的,是他们自建的数据库。刘淑霞介绍,自建数据库意味着有一个系统可以将团队中所有东西沉淀下来。在这个数据库中,可以一键输出对于所有基金经理的深度分析报告,囊括了基金经理的评级而不单纯是基金产品的评级、基金公司的情况、基金的风格标签、基金经理实际管理规模的演进曲线、基金经理调研观点变化等各种特色内容;此外,投研团队日常的晨会、周会讨论材料,还有基金周报、各类基金专题等研究内容也都会保留。“建立数据库的好处在于它不受团队人员流动的影响。如果一个团队成员离开,那么他之前做过的内容会留在数据库中,下一位成员进来后,可以基于数据库中已有的框架和数据很快上手,这也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她表示。
“可以说投研80%的内容都来自于数据库,这些数据足够可靠,也足够实用。如果这个系统未来不单独成为一个金融科技产品的话,我们还可以把它与公司内部研究员的培养体系相结合,用它来检验研究员的功劳和效果。”程棵说。
“以顾定投”与“4-3-3法则”
都说基金投顾“三分投、七分顾”,在程棵看来,就是这“三分投”,也是由“顾”来决定的。
“‘以顾定投’并非仅仅做好顾问服务,而是以‘顾’直接影响资产配置。更准确地说,基金投顾的资产配置理念更着眼于长期,资产配置也相对均衡。”程棵评价基金投顾产品的资产配置更像一个风险控制模型,是一个如何择机去暴露多少贝塔的模型,而不是一个寻求多少阿尔法的模型。“我们整个框架基于对未来不同经济周期概率的预判选择不同资产以及不同资产比例如何分配,这是跟风险相关的预算框架,也是一个偏定量的框架。”他说。
如果说资产配置是“盾”,选基金则是“矛”。对于组合中基金的选择,程棵总结出了“4-3-3法则”。首先是4个步骤:第一步对重点基金进行重新分类,第二步看基金公司,第三步看基金产品,第四步整合前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