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本文写作的时间,美国大选的尘埃还未落定,虽然一些媒体已经宣布了获胜的一方是谁,但是这毕竟还不是最终结果。我一直认为美国的总统大选是最好的“营销参考案例”,从中,每个营销人都可以学到很多,今天,我就想结合美国大选来谈一谈“民调”。
在美国大选投票开始前很久,就会有各种机构、媒体展开各种所谓的民意调查并宣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如果我们对比一下本次美国总统换届选举的具体事例,就会发现之前的各种“民调结果”其实并没有必然的意义——并没有一份有分量的“民调”指出了本届大选会在投票期间呈现出如此胶着的状态。
所以,我在想,那些公布出结果的所谓的“民调”,是不是也该归于营销策略的一种呢——通过媒体不断地发布对特定一方有利的民调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反推——这样将会对美国选民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说服力。将这种“民调”延伸到我所研究的市场领域,可以得知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评奖”、“调研”行为,其目的是一样的:民调的过程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要给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是要为市场中的某个主体服务的。
想要“民调”真的有参考意义,就必须找到“真的”第三方来完成这项工作,但是这个市场上有“真的第三方”吗?随着网络发达所带来信息透明化,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国际上很多所谓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实际上他们的资助方都是固定且有目的的。就像美国大选意向的那些“民调”机构,他们真的没有倾向性,不占边吗?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从开始到结果达成是一回事,从结果倒推过程则是另一回事。“民调”,本来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给社会公正公平的参考,但是如果从最初就假定了“民调结果”的倾向性,那么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看到的是什么呢?
从事与市场相关的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这段不短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许多企业本来是试图去做一些“市场调研”,并依据调研结果来制定自己的产品研发方向与企业战略方向的。想法很好,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可能和企业管理者原本的诉求有很大的距离——无论是企业自身设立了市场调研部门还是委托所谓的第三方机构,都无法向企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调研结果——所以,我所看到的大多数企业,只好依从着少数人的经验与建议在运营着。
一家企业,终极运营目标就是赚钱,而终极的运营过程就是获得市场。说的极端一些,当一家企业有着足够好的获得市场的策略和方法,那么完全不必去介意其他竞争对手、替代品的威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需要创新,但是结果,必须靠“落地”来体现。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不但有价值,而且对于企业的价值是极大的,目前的问题在于两个,第一是我们如何获得一个能够获得市场真实信息的渠道;第二则是我们是否有想法和能力自己建立起一个这样的渠道并服务于其他企业。
如果美国总统的参选人都需要“市场调研结果”的话,那么我相信全球的所有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份报告,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从这个角度,相信有心人可以思考到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