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俄乌冲突影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作为占据江苏外贸“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仍旧表现亮眼:1—6月出口1.09万亿元,增长10.9%,占出口总值的65.4%;进口.5亿元,增长9.5%,占进口总值的56.5%。
在众多机电产品中,上半年我省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手机、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3.5%、80.8%、.8%、62.4%。连日来,记者跟随南京海关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我省多家企业,探访它们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更好把握当下,未来有哪些打算,如何逆势中稳步增长?
“黑天鹅”中常常跑出黑马
上半年,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能源危机。远在几千里之外,位于泰州的双登集团相关负责人王帅感受到了这一冲突带来的影响——海外户用储能市场大幅增长。
“去年,户用储能我们做了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1.3亿元,考虑到俄乌冲突,现在很多欧洲家庭会购买锂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停电的时候可以用。”王帅说,一家人基本一天用10度电左右。备用电池并不是天天用,一块寿命比较长的备用电池循环次数在-次,如果天每天都用的话,可以使用10年左右。
不过,俄乌冲突“黑天鹅”,并不是企业预测市场增长的原因,最主要原因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出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今年以来,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家用锂电池产品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现在主要是以光伏来发电,用电池进行储能,这样能够解决光伏发电的波动性,这种能源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在该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张兆勇看来,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是*策导向,更是大势所趋。
张兆勇介绍,现在储能产品种类非常多,其中可存储一度电左右的便携式设备,国内整个储能行业贡献了全球96%的产能,其中5%左右由国内消费,剩下的90%左右都是出口。“平时郊游会用到小型储能产品,中型储能产品主要是家用储能,光伏发电配上储能设备,基本5年之内整套系统可以收回投资成本,意味着剩下的20年用光伏发的电是不用付费的。”在他看来,以往在欧洲已经安装光伏设备的家庭会将多余的电卖给电网,现在随着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电价也不断上涨,很多家庭会将电储备起来自己用,不够时再向电网买些电。
据泰州海关统计,今年1-6月,泰州累计出口锂电池类产品3.3亿元,同比增长6.5%。快速增长之下,企业也面临着原料涨价难题。据了解,去年年初碳酸锂价格是每吨13万元左右,到当年年底价格涨至45万元,基本上涨了近2.5倍。王帅说,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稳定在每吨40万—45万元,随着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整个行业也在加快提升产能。
同时,疫情也冲击着企业的正常生产。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海外市场占总销售的80%以上,企业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处于全球第二。因为电芯是在昆山工厂进行组装、系统封装,受疫情影响,3月份开始,昆山工厂基本停摆。“我们扬州生产基地的电芯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昆山工厂停摆,形成了大量的积压,怎么办?”张兆勇介绍,当时总部决定在扬州上马新的电芯封装项目,从第一台设备入场到最后产品下线,仅用了20天,效率很高。
一波刚平息,另一波又起。产能上来了,可企业又面临出口产品二次检测的难题。“锂电池属于危险品,出口需要测试认证报告,重新认证检测费用不低于万元,更重要的是时间问题,认证时间最长需要四五十天,企业产品迟迟不能出口。”张兆勇说,在扬州海关指导下,不需要重新走一遍流程,花了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认证更新,最终锂电池顺利交付。
解决行业“蛇七寸”的痛点
“如果将这个行业比作一条蛇,身上每一处都是‘七寸’。”默克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厂长张善所说的正是半导体行业。“虽然我们做的是半导体行业非常小的产品——光刻胶,却是整个行业的关键原材料。为了维持住供应链稳定,现在是不计成本。”
默克电子是一家德国企业,拥有年历史,在全球有着65家工厂。苏州工厂成立于年,生产产品主要用于面板和半导体行业,其中在面板行业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达68%。在张善看来,光刻机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器,每一台光刻机在正式上线之前,一般生产的第一个样品都来自默克电子,“因为他们需要用我们生产的光刻胶来做设备调试,这个行业对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长期积累,如果行业老大吃肉,老二喝汤,那么老三只能喝西北风。”
然而,光刻胶非常“脆弱”,光刻胶是感光材料,需要冷藏,对空气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光刻胶还存在有效期,从开始运输到最后使用,每个环节都需要把握好时间,海运主要通过集装箱通电来实现冷藏,空运主要是用干冰,时间一长,干冰失效了,几百万就报废了。”张善说,作为关键原料,光刻胶断供会导致下游企业停工停产,带来的损失可以说难以估量。
李贞认同这一观点,作为和舰芯片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暨进出口部经理,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