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云敢在55岁退休的秘密价值观就是阿里巴 [复制链接]

1#

价值观如何不成为墙上的装饰。

作者/何伊凡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全文长字,阅读需要45分钟,但你值得付出这个时间。

将阿里巴巴的创业故事拍成电影——估计很多导演都在跃跃欲试了——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开头。这家公司用20年的时间,从杭州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室,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商界无法忽略的存在。关于它和创始人马云,有浩如烟海的资料,而且每天都在增加。它又特别重视自己的机构记忆力,从创立第一天就开始有意识的保留影像和文字。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如此之多,反而难以找到切入点。

很多人会选择这样一个开头:

对于网络上退休的话题,马云在现场表示,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一个制度传承的开始;今天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制度的成功。

马云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结尾。

9月10日,是教师节,还是阿里成立20周年,阿里在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露天的体育会场中,聚集了数万人,一丝风也没有。现场屏幕中,看到马云跟着台上的员工正在演唱的《追梦赤子心》,哼着“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热泪盈眶。

但我会将镜头推向年11月11日早上6点,阿里“双十一”作战总部20层,定格在庄卓然(花名南天)的脸上。这张脸胡子拉碴,满眼血丝,兴奋中还带着三分紧张,手里捧着个大喇叭。

庄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CTO兼优酷COO,彼时他还是双十一天猫技术负责人。那一刻,他突然拿起大喇叭跳到办公桌上,喊道:所有的问题都排查完了!现在就剩下等搜索生效的时间,如果任何运营团队还有数据不一致的案例反映过来,我们就一起坐在这儿!

这就是阿里创业史上的“双十一惊魂”事件,技术细节在此不做赘述,简而言之是平台系统出现了一个可以让双十一崩溃的技术问题。经过彻夜奋战,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完成了修复。

庄卓然为此连续72个小时没睡觉,双十一当日晚接近12点,他还不敢放松,在20层大黑板上划方案,听见远处传来欢呼声,也不关心啥事。

突然有人拍他肩膀,回头一看,马云带着李连杰正走到他背后。庄的心情是,赶紧结束和老板的谈话,然后继续把战场扫尾的工作做完。马云情商很高,看出了他的心思,连连说“我不打扰你们了。”转身就走了。

年双十一,庄卓然和团队准备了50多个预案,到年准备了多个预案,年他最后一次在天猫做“双十一”的技术负责人,预案已经达到了多个。

听他讲这段往事,我好奇的是什么动力,能让这个大学没毕业,自学C语言的年轻人,成为双十一这个无比复杂商业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他又为什么愿意不眠不休而战?为何在最危急时刻站出来的人不止他一个,而是现场每个人都有主动担当意识?

庄的答案令我有点惊讶,他认为是价值观。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恰恰是他的力量来源。

价值观是一家企业自我认同的基础,但即使将这句话写到墙上,做成条幅,天天背诵,往往也难以落地。特别在功利主义氛围浓烈的中国创业圈,创业者会将重心放在应对业务挑战,业务遇到问题之后,才会思考是否从价值观入手做出改变。

阿里独特之处在于,马云从创业第一天就开始谈价值观,对价值观强化已到近乎“变态”的程度。价值观不但与战略力、领导力、执行力共同构成了集团脊柱,而且俨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脊椎。价值观对阿里,是判断是非的尺子,凝聚团队的黏合剂,推进业务的发动机,这从它的绩效评估中可以看出,公司坚信价值观与绩效正相关,高绩效员工必然“又红又专”。

阿里对价值观的偏爱,与腾讯、百度都不同,和京东、小米、美团、今日头条、拼多多,以及由阿里系高管创立的滴滴等明星公司也不一样。它们当然也珍视自己的价值观并会反复强化,但并不会像阿里这样,把这种隐性的力量释放的如此显性。

要理解马云为何敢在55岁退休,还需要从价值观入手。一个老梗是:如果一把火把可口可乐的工厂都烧光了,它也能迅速重建,因为它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也可以如此套用:不要说马云退休,即使阿里所有服务器都宕机了,你也不用为它担心,因为阿里可传承的价值观能让它在一夜之间恢复。

阿里最值得学习的是它的价值观,但最不可学习的也是它的价值观——盲目学习它的价值观甚至是一种自杀行为,你喝下的可能仅是一碗毒鸡汤。

它的商业模式已越来越难以描述,如果非要用一句话讲清楚,我更愿意理解为:价值观才是它的商业模式。马云从未在公司内掀起过一场关于他本人的造神运动,但价值观从诞生之日,就让阿里人供奉在了神坛之上。

如果真正要通过学习阿里价值观的精髓,需要解答如下问题:

1.价值观在阿里是怎样生长出来?

2.如何防止价值观随着公司成长而稀释?

3.价值观如何在不同场景落地?怎样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

4.面临价值观撕裂的难题,怎样做出艰难决断?

5.华为、好未来等同样以价值观驱动的卓越公司,与阿里的底层逻辑相似之处在哪里?

1.此时此刻

年年初,蚂蚁金服集团副CTO胡喜(花名阿玺)接到马云秘书电话,说马老师想见他。胡喜有点纳闷,他还和马云之间隔的挺远,不知道找自己有什么事。

到了马云办公室,同来的还有天猫事业部产品技术部研究员吴泽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办公室研究员闻佳、蚂蚁金服人力资源部资深副总裁曾松柏。彭蕾也在,告诉他们:恭喜四位,成为了阿里的新合伙人。

四人都有点懵。年9月阿里推出合伙人制度,最早27位,这次调整前有34位,为了实现新老交替,年8月,陆兆禧、姜鹏宣布退休,成为荣誉合伙人,不再行使合伙人权利。加上他们4位,一共36位,胡喜和吴泽明是合伙人中第一批八零后。年,又增补了天猫和淘宝总裁蒋凡,阿里云技术研发总负责人蒋云伟两位80后合伙人。

成为合伙人两年,胡喜体会到,对合伙人最大的要求就是坚持使命、愿景、价值观,而价值观是阿里的“定海神针”。

这次“定海神针”再次淬炼升级,历时天,5轮合伙人专题会议,名组织部成员参与了海内外9场讨论,全球员工发起调研,共获得近条反馈,先后易稿超过15次。

胡瑜玲,花名冷月,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人力资源部资深总监,主要负责组织部的运营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她参与了价值观升级项目组。

她印象中合伙人先讨论,然后项目组对员工进行访谈,搜集大家意见形成初稿,最高层再讨论,反馈,每一场讨论最少五、六个小时,有时甚至整整一天。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描述,以及背后映射的问题反复打磨。

最终比较满意的版本在8月9日合伙人会议上讨论。马云也参加,对着一台电视机,再一条一条过,改了十几个小时。马云讲到对每一条价值观他的认知,他的想法和他的故事。8月12日再次召开组织部大会,进行深度实战研习。彭蕾、井贤栋等都会展示如何正式给下属打分、考核,最终才定稿。

“我们不希望价值观成为形而上的东西,而是真正与业务强相关,能指导你在业务中去做正确的决定”。胡瑜玲理解价值观对阿里而言不是挂在墙上。“我不知道其他公司是怎么样的,自己很年轻进这家公司,从来就不觉得价值观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组织的意志。”由于阿里的强价值观培训体系,常有人将之批评为洗脑。冷月则认为,聪明的脑袋没那么容易洗,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

“我们做很多决定时,或许向左走与向右走都没有问题,但有时候你会想一想价值观,就有了判断标准。像早年天猫遇到过很多危急时刻,有些问题是我们的还是商家的不太好说,但想到‘客户第一’,多数情况下我们就会把这个东西承担下来。在价值观指导下,那一刻才能让你做出问心无愧的决定”。

“阿里土话”中有一句是“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土话”在杭州话中的意思是方言,“阿里土话”就是阿里自己的方言。

现在阿里并没有面临颠覆性的业务压力,此刻升级价值观,是为了让价值观更适配现代组织发展,从协同走向统一。

2.非我莫属

到年8月,阿里在职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地点分布在34个国家和地区,管理者中80后占比超过8成,90后超过名,这与价值观形成早期以销售为主的环境,发展中PC互联网时期的文化均大不相同。特别是还有一些新板块并进来,如大文娱,饿了么,它们过去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此刻更需要升级价值观来保障组织稳定。

价值观也只能升级,不能颠覆,从阿里土话中选取,因为“土话”如同江湖唇典,是“味道”相同的人形成的价值共识。“不能用一些比较老派的词去要求90后、00后,而要用更多、更鲜活的故事。”冷月说。土话之后会有诠释,还会有具体展开的行为描述。我们会把价值观和业务战略放在一起来讲,价值观讲的是做事情的过程,业绩考核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阿里一直强调价值观拒绝形而上,而是要真正有指导意义。阿里内部轮岗很正常,或是出于补缺,或是出于培养。组织架构也经常调整,用阿里土话描述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年以内入职的新人(即一年香),可能会因此而惶恐,甚至无所适从。但三年以上的阿里人都能适应这种变化,对应到阿里土话,就是“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说你行你就行。

胡喜入职初是P6级的程序员,他很享受“早上起来打开电脑,打开编辑器开始写代码,写完后不经过任何调试,晚上3点钟点一下运行按钮,一下通过了的感觉”。觉得这样很开心,也不想做管理者。

年底,主管找他谈话,希望他进入管理岗位,他内心挺抗拒,觉得带人太痛苦了。阿里有师徒制,每个新人都会在公司有一个师傅。师傅不管KPI,但会对业务、价值观提供指导。胡喜的师傅是程立(花名鲁肃),鲁肃的师傅是倪行军(花名苗人凤),都是蚂蚁金服元老,两人也找胡喜聊天。

实在没办法,胡喜也就接受了。团队从二十几个人开始,很快变成上百人,一千多人,到现在差不多三千多人。他如今是蚂蚁金服副CTO,还为蚂蚁基础技术培养与引进了多名P9级人才。

“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公司给你一个舞台,你抓住相应机会,是自己的性格、言行,负责任的态度,对价值观的认可逐渐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上去。”由此他理解了另一句阿里土话: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胡喜的经历在阿里具有普遍性。庄卓然在双十一打了三年胜仗后,年又遇到新挑战,集团要求他去带手机淘宝的技术团队,当时恰逢阿里从PC向移动转移最焦灼的时刻。上任之前张勇给他打了个电话,大意说你之前没带过这么大的团队,这次好好练练。庄说:你胆子就这么大,就直接让我去练?张勇一笑:没关系,你搞得定。

马云称阿里巴巴第一大产品就是员工,投资人才,才能良将如潮,也就是所谓的“借事修人、历事练心”。他在年9月10日宣布退休后,曾多次提到这是年轻人的时代,要多给年轻人机会。阿里有“风清扬班”“逍遥子班”等高管学院,还有培养M4P9这一级别腰部力量的“青训营”,对青年干部的培训特别注重“两使三观”,“两使”即“使众人行、使命驱动”,“三观”即“全球观、全局观和未来观”。

价值观永远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对M4P9层级及以上人员有一套“”考评方法:做业务只占40%,建团队、传文化分别各占30%。

至此,我们可以看一下新六脉神剑来自哪些“土话”:

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活年:我们不追求大,不追求强,我们追求成为一家活年的好公司到年,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万家中小企业盈利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3.似是而非

走进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会感到这就是一个“家+学校+江湖+军队”,篮球场、照片墙、睡袋、各种公仔、白加黄的主色调、镖局、客栈、演武场散布其中。

这也是中国最大的“鸡汤盆”,正对大门是两座垂头、裸露的雕像,据说指“透明、开放”,也有人解读寓意为进此门者就要放下曾经的成就和包袱,保持谦卑。后面展板上刻着“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你还会看到满墙的口号,像“梦想不足以让你让到达远方,但是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路走对了,就不怕远”,“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在诱惑下坚持使命,在压力下又猛又持久。”

这还只是日常,如果到了“战时”,如“双十一”,标语会更加魔性:“对象喊我睡觉,我充耳不闻;领导喊我喝水,我百般推辞。”“不卖光,就脱光”,“少约炮不搞基全力备战双十一”。

但如果你来到华为松山湖基地,会感受到另一种味道。根据自然地形,它分别模仿欧洲的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布鲁日、弗里堡、勃艮第、维罗纳、巴黎、格拉纳达、博洛尼亚、海德尔堡、克伦诺夫十二个经典小镇,气派又严谨,还有复古小火车穿行。在此处贴满口号自然颇有违和感,不过若是在工区,也会看到贴着这样的条幅:“诚信(Integrity)、专业(Professional)、创新(Innovation)”“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资源是会枯竭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偶有鸡汤,也显得浓度不够,像: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一个企业外在的建筑风格、内部装修与各种标语,是最容易觉察到的价值观层次。你可能会同时敬佩阿里与华为,不过,从外观上看,会觉得这是两家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公司。可这是一个轻率的结论,正如组织心理学奠基人埃德加.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指南》一书中谈到,在“人工饰物”这一层次上,两家企业很容易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并且具有不同的“即时情绪影响力”。但对比两家公司的价值观清单,就会看到差别没这么大。

阿里升级前的核心价值观为六脉神剑:

1.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2.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3.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4.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5.激情-乐观向上,永不放弃6.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华为核心价值观是:

1.成就客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2.艰苦奋斗: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赖。坚持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获得合理的回报。3.自我批判: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4.至诚守信:诚信是华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5.团队合作: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对比可见,两者高度相似,如都将客户排在最先,都强调团队意识。“拥抱变化”,被认为是阿里的灵魂,与华为的“自我批判”有相通之处,都是认知自我,持续创新的工具;“诚信”与“至诚守信”,只是换了一种表述;“激情”再加上“敬业”,可以视为对“艰苦奋斗”的注脚。

两家在价值观上如此接近的企业,为何从工作场所布置到行事风格又完全不同呢?

要破解一家企业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密码,必须以历史视角,探究关键领导者怎样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灌输到最初的小组织中,并吸引和留住那些持有同样信念的人。这不会是一个坐而论道,提前就写在纸上的过程,必然经历枪林弹雨,才逐渐形成体系。

4.系统与导弹

很多人都希望能有机会在上世纪末加入阿里巴巴,如此便能充分享受它的成长红利。不过即使当时有这样的机会,你也会陷入困惑:自己是不是真的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粗线条划分,阿里价值观进化,对应到文化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的校园文化,B2B业务占主导地位,草莽期的销售铁军文化,以及随着淘宝发展衍生而出的互联网文化。

一家初创公司,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必然会投射为典型的文化特征。

年2月20日,杭州湖畔花园,阿里最早的十八罗汉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大会,马云讲了两个多小时,此时距离他拿到营业执照还有近七个月的时间。马云放出豪言“所有的竞争对手不在于中国,而在美国的硅谷”。他还强调了要学会硅谷的拼劲,“如果我们早上八点钟上班,五点钟下班,这个不是搞高科技,绝对不是我们阿里巴巴的精神。”。

网上依然能找到这段视频,视频中的他“张牙舞爪”,身边的听众则一脸茫然,硅谷对他们而言太遥远了。

这一次创业,马云已35岁,正站在青年与中年的分界线。马化腾比他早一年成立腾讯,刚刚27岁,任正非创立华为时,则43岁。

年龄对创始人的心态有难以避免的影响,虽然大家创业之初都有过要死要活,狼狈不堪的日子,但马化腾内敛羞涩安静,也缺乏幽默感,腾讯在早期文化中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的自由,上下班都没有固定时间,五个合伙人中还有两个长期兼职,若你和腾讯的高管相熟,很少发现他们三句话离不开价值观,甚至常有高管难以记住它的价值观就是“正直+进取+合作+创新”八个字,这在阿里肯定要被“斩”了。

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初,则总给人苦大仇深的印象,他也长了一张沟壑纵横的脸。当时他被国企开除,身负巨债,连妻子也弃之而去,相比马云和马化腾,这次创业对他来说真是孤注一掷。所以华为文化中,总能嗅到一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味道,这来自任的不安全感。

没有一家公司不强调艰苦奋斗,但很少会对“奋斗”强调到如此程度,而且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早期华为新员工一入职,就会到总务处先领一条毛巾被、一张床垫,累了就睡,醒了爬起来就干。现在床垫主要用于午休,可长期黑白颠倒,令许多创业元老依赖安眠药才能入睡。

马云曾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老师,十八罗汉中数位都是他当年的学生,幼年阿里偏向“可信、简单与亲切”的校园文化。所谓可信,就是诚信;亲切,需要人性化与人情味,也包含了阿里与客户的关系;简单,页面和操作要简单,人际关系要简单,所有争论不能带出办公室。

湖畔花园时期的阿里没有明显上下级,彼此都以同学相称。虽然大部分家都在杭州,依然都在湖畔花园附近租了房子,两三个住在一起,颇有集体宿舍之风,还经常吵架,没大没小。

马云性格跳脱、好奇心重、乐观,气氛不管何等凝重,他一出现必有春风化雨的本领,这也根植入了阿里的价值观基因。

价值观的产生,又与商业模式强相关。

马化腾第一个产品是“无限网络寻呼系统”,比马云的“中国黄页”更不靠谱,由OICQ开始找到了用户增长引擎,价值观起点是“用户”而非“客户”。合伙人中只有最后加入的曾李青有销售经验,不过“QICQ”虽然是个令人惊艳的产品,看起来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卖出去。

华为与互联网公司不同,一出生就知道从哪里赚钱,但通信设备是炼狱般的市场,需要在四面合围的死胡同里左右拼杀,价值观起点是“客户”,只有足够的狼性,才能抢到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阿里巴巴成立后开始搭建B2B电子商务平台,确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使命,不过,如何实现这一使命,最初可能比腾讯与华为都要模糊。

阿里价值观的奠基人关明生,年一次演讲中曾谈到:当年阿里没有系统,我们就像一群蚂蚁在地上跑,马云像鹰在天上飞。后来我说不能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做事情了。因为我们没有系统。要在地上建一个非常大的转盘,转盘上面搁一个支架,支架上面搁一个导弹,导弹循着马云的方向,这样我们就不会到处乱跑了。马云还是在天上飞,我们通过系统来跟着他。刚开始按下按钮,虽然接近了目标,但是没打中,但很快调整了一下就打中了。好消息是,我们陆续打出了中国供应商、诚信通、淘宝、支付宝……这些产品都是用这个方法打出来的。

这套系统就是逐渐成型的价值观,没有这套系统,把马云吹出去的牛都实现了,中国可能会多一个成功学大师,而少一家伟大的公司。

5.底层基因

年1月6日,阿里入职了一个“老头”,就是关明生,他是香港人,已52岁,简历金光闪闪,毕业于英国剑桥郡工业学院,在通用电气工作了15年。他来到这家公司担任COO,住在文三路华星科技大厦臭水沟旁一个旅馆,每晚元,房间“四面通风、八面玲珑”——四面通风是他在做什么大家都知道,八面玲珑就是别人在做什么他也知道。

阿里价值观的第一块基石,是关倡议之下铺下的。中供销售铁军由此开始狂奔,成为阿里当时的利润奶牛。

有意思的是,公司在以销售为导向的阶段,本来很难形成长远价值观。销售需要足够狼性,以及利益驱动。要带好一支销售铁军,除了激励与鼓励之外,关键要掌握一个“逼”字诀:总经理逼大区经理、大区经理逼主管,主管逼一线业务,业务逼客户,还要有临门一脚的绝技,说出“老板应该交钱了”这句话。虚无的价值观似乎与此大为违和,但即便是离职已久的阿里铁军骨干,仍以拥有最根正苗红的价值观基因而自豪。

中供全称是“中国供应商”(ChinaSupplier),在阿里创业史中,淘宝、天猫、蚂蚁金服、菜鸟等如同冰面上的天鹅,是灯光焦点,中供铁军却像水面下的大鱼,游动凶猛,却少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