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导读:顺着劲松路拐进劲松北社区,宽敞的乳白色大门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红色的楼房整齐排列着,空中没有凌乱的架空线,小区内“老字号”的面包店、新时尚的美发馆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有着40年历史的老社区。
老旧小区改造一直是个难题。钱从哪来、如何改造、怎样持续,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年,北京市朝阳区以劲松街道劲松北社区为试点,探索出一条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之路。
Part.1
规划背景
劲松北社区始建于年,总占地面积0.2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9.4万㎡,年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共有居民楼43栋,总户数户,常住人口人,老年住户比率39.6%,老年住户中独居老人比率52%。
劲松居住区原始规划总平面图
劲松小区是北京第一批成建制小区,70-80年代国内最大的住宅社区之一,从平房到楼房,住进劲松小区的居民,生活品质有了巨大的提升,成为他们无尽的荣耀。
40年后,劲松小区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旧的劲松小区与CBD一线之隔。
劲松北社区(局部)
如今,劲松小区配套设施不足,生活服务便利性差,公共空间混乱无序,居民对加装电梯、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社区食堂、提升社区环境等呼声很高。
Part.2
政策文件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
第81条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开展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建筑节能改造、养老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补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等工作,提升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老旧小区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化、社会化、精细化。
第95条提高多元共治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畅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性,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整合行政、市场、社会、科技手段,实现城市治理方法模式现代化。
第条提高政府、社会、市民实施规划的协同性和积极性,完善政策机制,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朝阳区分区规划(—)》
第59条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城市更新改造机制:探索老旧小区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就业就近居住配置率的综合整治路径和机制。开展老旧小区抗震加固、节能改造、加装电梯、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无障碍环境改造等工作,着重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建立老旧小区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促进物业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社会化。
年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3号),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年以来,北京市就老旧小区改造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
年02月02日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规划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市规划国土发[]34号。
年03月0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年)》京政办发[]6号。
年07月29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本市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基本要求》京绿办发[]号。
年05月14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发布《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京建发[]号。
这些政策文件分别从工作组织形式、确定实施主体、改造目标、绿化功能、模式探索、资金来源等不同的方面对老旧小区改造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要求重视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年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强调“推广劲松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Part.3
规划历程
劲松街道在朝阳区率先聘请了街区责任规划师,并率先完成了街区更新规划工作。责任规划师深入了解劲松街道,分析街道现状问题和特征,诊断问题提出发展方向,为街道重点工作做出合理谋划,形成《劲松街道街区更新规划》并通过街区整理与更新规划形成动态交通、静态交通、慢行系统、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业态疏解与秩序整治、老旧小区等7大类32个项目的《劲松街道街区更新项目库(年—年)》,在确定了老旧小区为工作重点后,支持街道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造劲松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及街区总体规划工作,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以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点,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深入探索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年7月,劲松街道办事处与社会资本方愿景集团接洽,探讨劲松地区的合作模式及实施区域,规划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