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品涪陵榨菜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4659821.html

出席领导:韦总、汪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业展望

Q:行业增速,体量情况?

A:行业数据较少,参考性较小。根据内部交流,这两年行业发展速度大致7-9%。榨菜本身稳步小范围发展,包装类产品占比在逐渐扩大。

Q:行业的竞争格局情况?

A:行业整体向龙头集中。涪陵地区,小企业10年左右有一些逐渐退出市场,现在从多家到10多家。我们看格局不仅仅看榨菜,还会对标惠通泡菜、下饭菜这些品类。

公司收入端

1.销量空间-分区域

Q:长期展望榨菜销量增长情况?

A:年以及年一季度产品销量增长较快。公司较早期的时候,认为咸菜业务品牌占比20%-30%,20-30亿已经到了市场饱和,再做到30-40亿很困难,年已经是增长较快的最后一年,年及以后增长受限;到了年进行了调研发现,公司产品主要集中在省城,三四线城市受当地品牌和其他品牌的挤压占比较小渗透较低。

所以-年对战略进行重新布局:

1)打通全渠道:线下布局,挖掘空白市场,省城精准营销,渠道拓展。

2)榨菜产品放量: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口味要求健康要求的提升,已经外部环境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小微企业会受到一定的挤压被淘汰出局,同时消费者对品牌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行业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根据公司的战略调整,今年还是需要将榨菜产品做大。如,北京10年前-万,年过亿。

3)品牌定位:根据市场调研情况,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特色,如六必居酱菜偏咸,四川泡菜偏辣偏油。但消费者仍有低盐性和广普性的诉求,作为全国性的品牌,进行品牌宣传和价值传播,夯实拓展市场,还会做一些替代品,从渠道、品牌、市场加强公司竞争力。也会在榨菜做到一定体量40-60亿后,再进行其他品类推广,所以目前在海带丝,萝卜等品类的广告投放较小,不想分散品牌主力。

Q:城市营销模式,省级地级市场精耕的效果如何?

A:今年三四线增长很快,大于整体增速。县级市三四线市场发展不平衡,但总体快于省城市场。大致是省城70-80%,三四线20-30%的占比,未来三四线市场量的增长应该比较快的。

2.销量空间-渠道拓展

Q:餐饮市场的布局?

A:在餐饮外面渠道方面产品定位于中端广普性,目前在广东等地区做/克产品针对餐饮市场,但较小的餐饮店如夫妻店成本控制比较高,受限于公司自己的品质要求,我们没有办法触及,主要还是面向连锁餐饮合作,如老娘舅、重庆乡村基。但是华南地区一些酒店是直接使用的,淡化了家庭消费和餐饮的区别。

Q:餐饮连锁方面是公司渠道还是经销商渠道?

A:两方面都有,也会鼓励经销商做。城市营销模式:按照不同的区域和不同渠道(餐饮、KA卖场、社区、夫妻店、农贸批发市场、特殊渠道)分别进行规划,比如目前,餐饮方面公司和经销商都会涉及,一些有要求的连锁店也会由公司自主供货。经销商做不统计,统计比较难。

Q:线上渠道布局?

A:在该渠道进行了一些推广活动做引流,目前线上的采购量占比较小,未来这部分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如,社交网络平台抖音和小红书的产品推广,增量上有补充。

Q:产品流向管控情况?

A:管理较粗放,产品只能管控到一批,再往下就更难以管控了,商贸公司如一些夫妻店不是特别规范,我们也不会强制管控。

Q:今年流通渠道和商超渠道的反馈情况?

A:商超是20%左右,流通传统(社区、夫妻小店、农贸、批发)60-70%,剩下电商其他10%,今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今年电商发展快速,但是本身体量小。

Q:社区团购情况?

A:在盒马、兴盛优选等平台都在协商进行,经销商在当地也在做,包括在天猫、淘宝上经销商开店,还会进行直播带货,与海天酱油等产品捆绑销售。配合传统的商超,实现配送到家服务。这不影响整个经销商体系,我们鼓励各种渠道去做。

Q:社区团购价格如何管控?

A:专门部门管控,如,在淘宝,拼多多平台等,与经销商实时反馈。

3.产品价格展望

Q:终端市场对于榨菜价格接受度?稳态情况下预判吨价提升速度?

A:1)无法预判,产品不能随意提价,较为慎重,尤其是榨菜这种佐餐开胃小菜,消费者有价格敏感度,加价2元到4元就会感到有很高的提价,目前主流产品2-2.5元,出厂价是元左右价格,未来可能涨到2.5元,3元市场还会接受,但是不能再往上,涨价基于品质要求和成本压力,如果全行业都在成本上涨,包括农产品,CPI同步上涨,可能才能提价。另外,未来涨价的话还要维持一定的毛利水平。

2)今年暂时不调均价,年初也没有调价计划。新鲜青菜头2月收,半成品全年收,半成品后续会有下落,整体原料加起来便宜一些。均衡来看,半成品收下来后,总成本影响没有很大。

Q:是否考虑小包装产品推动因素?

A:改小包装变化产品规格方面,公司以前做15g产品主要面向家庭消费,产能过剩的时候会做航空公司配餐,但当时该类产品不赚钱,一箱袋只卖50元;这几年随着市场风向变化开始陆续做小包装,如脆口22g/30g:1)航空公司方面价格有些提升;2)为外卖商家配餐;3)写字楼消费场景需求,小规格可以方便存放。

小包装产品对成本端其实意义不大,只是产品的特殊品类。

Q:未来会采取怎样的提价动作?

A:1)传统做法:规格变化、提价到端价,然后倒推出厂价。终端价目前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没有提价的操作。

2)未来产品迭代:保持传统产品同时,推出休闲零食类的新品。新品现在还在调研过程中,方向朝向佐餐,已经烹饪方面引导消费,实现产品升级。

4.产品品类

Q:公司品类扩张计划?

A:目前现阶段,还是集中资源优势做榨菜,达到一定体量后再去带其他产品,现在其他产品就顺其自然发展。

Q:玻璃瓶的产品线反馈情况?

A:下饭菜系列,去年已经过亿了,产品具有多个品种,在家庭消费场景中还是不错的。

Q:脆口榨菜情况?

A:一季度0-0万。有低盐的优化,以消费者口味为主导。

Q:公司未来3-5年增长规划?

A:市场变化较大,没有办法规划。总体而言,增长是必须的。同时没有按渠道的具体规划,按照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个性化发展,每一类城市都有标杆。

成本端

1.原材料成本压力

Q:是否存在成本压力?

A:有压力,比如原材料青菜头价格的上涨20-30%(年实行雨水前青菜头保护价),收购价较贵,但是我们认为阶段性的波动很正常:

1)收购原材料具有阶段性的,出现波动很正常,但是在范围内是可控的,可以保证一定的毛利率就行,50%多的毛利率差不多,之后靠量的提升。

2)原料占40%多的成本占比,原料价格的上涨不会对毛利有大幅度的影响。

目前还没到成本压力过大需要提价的地步。

Q:原料成本压力在二三季度体现的多一些嘛?

A:会,二三季度和未来会体现出来的。

2、半成品相关情况

半成品收购:半成品方面一直在收购,目前窖池不多。

半成品价格情况:目前不算高。半成品价格和原材料以及供求有关。

半成品使用情况:半成品5-6个月,自有6-8个月。

半成品占原料的比例:无法确定随行就市,如在/年原料减产的时候青菜头收的很少,第二年收青菜头收的很多;前几年原料很多就收的很少。主要看窖池的原料情况。

2、产能

Q:产能利用率多久达到预期水平?

A:年底设计产能16.7万吨(可通过加紧生产安排和订单协调实现更高一些的产能),年实际生产15.75万吨。年5.6万吨新产能投产,为满足未来一段期间的需求,但并不表示5.6万吨产能一定会在当年全部释放和消化。

Q:东北生产基地情况?

A:作为蔬菜基地,5万吨的产能主要是为未来多品类战略,还没有产能释放,但已经发挥原材料的优势。

3、库存

Q:库存管理计划?

A:库存动态调节,快周转少挤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样执行。现在库存还是良性的,一季度的增速因为基数低,不能作为全年的参考。

毛利率

Q:下半年成本压力高一些,如何判断规划?

(根据调研情况,小的品牌如辣妹子,出厂价从元提到元)

A:毛利率50%左右在正常区间维持,我们认为比较合适,毛利率不会无限往上走。一季度是60%,但还是追求产品品质,迎合市场需求,以50%作为标准,60%以上也不会设限。

销售费用+团队激励

1、销售费用整体情况

Q:相比,同比费用提升幅度?

年以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销售活动停滞,人员不能出差,费用率很低。但从年全年来看,线下投放回逐渐恢复,营销活动增多,销售费用因此递增同比增加。

2、团队激励情况

Q:营销团队管理情况?

A:营销团队的两个激励:

Q:公司奖惩并举、重激励严考核,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情况个性化制定考核指标。

经销商考核方面,主要特点是渠道精细化、考核深入针对性强。

Q:大区办事处考核下,各区域表现情况?

A:考核方式按地不同,各区域基数也不同。比如,西北一些大区,条件恶劣一些,我们会降低要求。主要是重过程轻结果,主要是方案是否有落实。整体而言,三四线作为重点。

Q:高管激励情况?

A:团队目前情况稳定,基于国有背景,激励方面还没有突破,未来观察是否有机会。会吸收更好的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为优秀的投资人,有一款提升整合效率的工具非常重要。我们将优秀的研究报告、券商及投资机构重点公司调研纪要、第三方机构行研报告整合起来。每天在星球内为信赖价值投资的朋友提供精选的珍贵材料,需要的朋友可以支持一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