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江侯非凡李森邢国明
摘要:为促进大同*花产业健康发展,对大同市云州区4个乡(镇)的12个村落进行调研后发现,在种植、采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存在采收期人力成本高、品种退化、价格保护机制欠缺以及功能成分开发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积极开展*花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科技联合攻关以及打造大同*花品牌等对策和建议。
大同*花是大同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曾多次荣获全国农博会金奖,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主产区云州区是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该区于年成功申报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范例。
目前大同市*花菜种植面积达到.33hm2,盛产期*花菜.67hm2,年产值达9亿元,带动了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云州区*花菜总面积达.67hm2,成为首个国家级*花菜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多元。
为进一步推动大同市*花菜产业发展,挖掘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加快培育全国一流的*花菜产业集群,年7月13—14日,团队深入大同市云州区4个乡(镇)的12个村落,对当地的*花菜种质资源、种植、生产、销售现状进行了调研。
1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村落包括倍加造镇的独树村、任家小村、东骆驼坊、西骆驼坊、营坊沟、郭家窑村,峰峪乡的峰峪村、杨庄、徐家堡村,西坪镇的唐家堡村,瓜园乡的瓜园村、东水地村,共涉及4个乡(镇),12个村落。这些村落均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具有悠久的*花菜种植历史或*花菜种植面积在13.33hm2以上,具备一定的*花菜产业基础。
2产业现状
2.1种植
*花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间主要通过分株繁殖的方式获取种苗,其在分株后的2~5年达到丰产期,之后产量由于种苗分蘖过多,株丛郁闭而有所降低。生长了5~7年的“老苗”通过分株方式获得新的种苗,之后2~3株为一丛栽植于新地。栽植时设置宽行距为1~1.5m,窄株距控制在50cm,有利于机械化除草及人工采收。
2.2病虫害防治
*花菜多年生老株,如果不及时分株进行更新复壮,易产生病虫害,如红蜘蛛和锈病。在当地农委的指导下,目前该区已基本实现*花菜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比如每年*花菜返青后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如果发现该区病虫害出现点状情况,则由农委统一制作和发放所需药剂,指导农民按规定使用,确保将病虫害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药剂施用方式包括喷施和随水灌根,其中喷施型药剂均在未抽薹时使用,*花菜抽薹后则不允许使用农药[1]。
2.3采收
*花菜花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一般大暑前后开始采摘,整个采收期约为40d。*花菜的商品价值大都存在于花蕾,由于大同*花菜开花时间在18:00左右,故采收工人多于0:00~8:00采收当日下午即将开花的花蕾。云州区*花菜采收,如果自家种植面积不大,则自家采收;如果种植面积较大,由于花期集中,每日采花量巨大,若采收不及时*花菜开花,会丧失商品价值,当地种植户会雇佣相关人员采收,因此人工成本较高。
2.4加工
*花菜的传统加工方法多为制成干菜后食用。由于*花菜含水量较大,通常干鲜比为1∶7,即3.5kg鲜菜可最终制成0.5kg鲜菜。
种植户通常购置小型锅炉,制作5层左右的架子,用篦子将*花菜铺开,篦子放置于架子上,架子上覆盖塑料棚膜后扎紧,棚膜内通入水蒸气,之后蒸鲜菜0.5h,晾晒于水泥地或者架子上。
有的村落通过合作社购置了中小型加工设备并建立了冷库。加工设备同时具备蒸汽熏蒸和热风烘干两种功能,可完成鲜菜蒸汽熏蒸杀青和热风烘干两个步骤。蒸汽熏蒸完毕后的花蕾如果来不及晾晒或者烘干,则放入冷库中保存。
大型加工企业的加工方式较为多样,且仪器设备较为先进,能够实现生产的全自动化。通过人工分拣筛选优质*花菜鲜菜或对鲜菜进行分级之后,有的用清水漂洗*花菜花蕾后蒸汽熏蒸杀青并烘干制成干菜,有的用沸水漂烫后放入低温冷库制成冰鲜*花菜,还有的用蒸汽熏蒸后对花蕾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制成即食型*花菜。虽然这些类型的生产线省时省工,但仪器设备的前期投入较大,对企业实力要求较高[2]。
2.5销售
目前云州区*花菜鲜菜售价为2.4~4元/kg,干菜售价为32~40元/kg,受蔬菜品质、产量和销售情况影响,价格浮动水平较大。市面上的*花菜产品仍以干菜为主,即食型*花菜、速冻鲜*花菜等类型的产品较少,且存在湖南、浙江等南方省份来大同市收购*花菜干菜的情况。
3存在问题
3.1人工成本高
*花菜虽为多年生蔬菜,日常管理较简单,但由于开花期单日采收量巨大,采收工作时间多为凌晨开始至上午结束,因此对人工的要求非常高。近年来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农户种植*花菜面积一旦过大,要么无法完全采收造成浪费,要么雇佣工人采收导致成本偏高,利润空间缩小。
3.2采收期集中
大同*花采收多开始于大暑前后,采收前期正值大同市每年的降水集中期。雨水淋湿*花菜花蕾,易造成花蕾发霉、色泽变浅、外观受损和品质降低。对于不具备冷库条件的村落,种植户均面临采收后无法及时晾干的问题。若遇到连续多日下雨的情况,种植户的收入会受到较大损失。
3.3品种资源不纯
通过调研了解到,云州区的大同*花这一品种早期主要集中于唐家堡村、西骆驼坊村、东水地村3地。多年来,其他村落会从以上3地购买种苗,发展当地*花菜种植。
但近年来由于*花菜种植面积扩张速度加快,以上3个村落的大同*花种苗数量无法满足产业扩大的需求,其他村落则会从陕西购买*花菜种苗。根据当地村民经验可知,来源于陕西的*花菜比大同*花的花蕾短,干物质量轻,产量和品质逊色于大同*花。陕西品种的引入,致使大同*花菜品种混乱,不符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要求,也不利于大同*花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和产品质量的保障,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3.4价格保护机制欠缺
当地某些大型企业向种植户收购*花菜鲜菜或者干菜时,由于价格保护机制不健全,企业存在压低价格的情况。企业无视当年*花菜市场行情,在收购种植户的*花菜时均以极低价格收购。即使*花菜当年市场行情较好,种植户仍无法获得更高收入。
3.5功能成分开发不足
*花菜富含维生素E、卵磷脂等营养物质和蒽醌类、*酮类、生物碱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据医书记载,*花菜有抗抑郁和促泌乳的功效,该类功效的发挥也与*花菜丰富的内含物有关。目前,由于对*花菜功能成分以及其代谢合成机理研究不足,导致*花菜许多有益作用无法获得科学论证,进而影响了*花菜该类功效的宣传和功能成分的开发使用,阻碍了*花菜产业提质增效。
3.6销路有限
*花菜产品单一化、宣传力度小、不具备知名品牌、老百姓对*花菜认知程度不高,导致大同*花销路有限,销售不畅。
4对策建议
4.1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通过梳理全国*花菜种质资源,利用*花菜种质资源圃等形式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并通过现代分子手段或建立表型鉴定相关标准,实现不同品种间的快速甄别,进而对大同市所种植的*花菜品种开展筛查,降低非大同*花品种在当地的种植比例。
4.2加强科技攻关
加强*花菜功能成分代谢机理研究,以及*花菜抗抑郁、促泌乳成分和功效的研究。利用现代育种手段,开展依托大同*花的花期延迟品种杂交选育,选择符合条件的优良品种推广示范,使大同*花花期推迟10d左右,错开大同当地雨季,减少因雨水淋泡导致的*花菜无法及时收获及品质降低的问题,进而保障农民的收入。研发适合*花菜生产模式的机械化收获设备,降低*花菜收获期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支出。
4.3完善*花菜价格保护机制
*府应出台相关*策,依据市场行情设置*花菜保护价格,避免企业恶意压价,给予种植户保障,提高种植*花菜意愿。
4.4打造大同*花品牌
*府牵头,龙头企业参与,积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新媒体、公共交通广告等形式,宣传打造大同*花品牌,使其成为国内*花菜第一品牌,提高产品比较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略
作者:武江侯非凡李森邢国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大同*花产业发展研究院
作者简介:武江(—),女,汉族,山西清徐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花菜种质资源保护及功能物质开发利用。;
基金: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大同*花菜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发掘及其对策研究”(041030-3);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郊高效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03D);
来源:《山西农经》期刊